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含义及审美特征分析

2019-10-1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娟娟 本文字数:2502
  [摘           要]  “桃花”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景物,在人们将情感、遭遇、悲喜等和“桃花”融合在一起之后,“桃花”便具有了多重含义。无论是哪个朝代,“桃花”这个意象的含义都具有某种相同之处,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分析“桃花”意象所代表的含义,我们可了解古代作者的独特情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审美特点。
  [关    键   词]  桃花;诗意;情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46-02
   桃花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为此出现了很多以桃花为主题的名品佳作[1]。桃花具有多种象征含义,古代文人经过描写桃花,抒发感情,表达心声[2]。内敛含蓄的我国古代文人经常以感性思想体悟世界万物,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借某种景物表达感情,通过对世界真实事物的描绘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感慨,创造了数量众多的文学意象,而“桃花”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3]。本文将围绕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桃花意象的含义、审美特征及寓意等进行阐述。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典型桃花意象的含义
   依据对古典作品的梳理与归纳,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有下述几种象征意义。
   (一)古典文学借助桃花意象象征女性的美丽
   春天到来,到处盎然生机,而桃花便于此时开放。桃花花瓣轻盈,颜色鲜丽犹如处于青春阶段的漂亮少女。古代诗人常以桃花象征女性的美丽,具体包括身体健康、年轻、清秀等几种含义。如唐朝诗人崔护所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作品描绘了少女面容的美丽,如同盛开的桃花,营造了十分美丽的意境,被后代广为流传。而其中的“人面桃花”也变成描绘女性面容美丽的一个高频率词语。另外,女子依据桃花的外形美态进行日常化妆,发展到隋代,形成一种妆容的代名词——“桃花妆”。
   (二)象征春意盎然、桃花流水的美丽意象
   桃花色彩鲜艳,流水活泼灵动,这两种本来不具有任何联系的物象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就好像春季的盎然生机出现在眼前,让人产生美好、活力的感觉。源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便将桃花与流水联合使用,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意境,自此“桃花流水”逐渐被人们了解。之后,桃花和流水便如同最好的搭档,常常一同出现。除了表面所体现出的春季的盎然生机这层含义之外,桃花流水还有更深层的内涵,代表凡人难以触及的仙境。如古人邵雍在作品《二色桃》中描写道:“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在这首作品中,二色桃指的是桃的一个种类,其所开之花有白色、红色两种,一同开放。作品立足于视觉维度将桃花比作人,生动地描绘了二色桃的美丽。整首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桃花的无尽欢喜。
   (三)代表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意象
   “桃花源”是诗人陶渊明依据桃花意象想象的至美仙境,是人们向往的生存世界。在桃花源仙境中不存在战争,所有人都和平共处,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生活境况是每一个文人都憧憬的。“桃花源”在各朝各代文人思想中有一定的差别,在其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这些文人骚客给予了桃花源更丰富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桃文化的象征含义逐渐增多,对理想中桃花源的勾勒,也不断发生变化,“远离尘世”的主题尽管没有发生变化,然而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由最初的避世逐渐改變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这种观念,与庄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一致,,与庄子的哲学理念完全相同。桃花由最初的树苗培养、到树木的栽种、果实的收获,再到各种新品种的培养,桃花的发展历史逐步厚重,而建立在桃花基础上的桃花文化也逐渐发展与丰硕,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审美特征及寓意
   在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典型桃花意象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意象的审美特征及寓意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展现春季艳丽的物语之美,映射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
   “桃花”盛开于春季,为此其最基本的象征含义是春天。初春,桃花缀满枝头,开始有一点点红色,其用这艳丽的色彩昭示了春天的到来。宋朝文人黄升在作品《重叠金·除日立春》中写道:“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春季三月,乍暖还寒,桃花怒放,十分艳丽。诗句中经常用桃花赞美春季,如宋朝诗人陈亮在作品《采桑子》中写道:“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喧妍。”众所周知,“东风”是春季来临的象征,让桃花和东风一起出现,赞美盎然生机的春季,一同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桃花”这种意象之所以和爱情相融合,主要是由于桃花开放在爱情蠢蠢欲动的春季,是爱情来临的代表性事物。《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春季被视为爱情、婚姻的时令节气,盛开于春季的桃花逐渐变成美好的衬托。《诗经·桃夭》中写道漂亮女性的情感与出嫁,开篇便提到桃花。另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桃花经常用以指爱情的当事人,也就是美丽的女性,这一点上文中已有所提及。当今时代人们经常提到的“犯桃花”“桃花运”等,均与男女情感、女性有关。爱情不顺或者婚姻产生问题时,就好像败落的桃花落地为泥,让人感伤。
   (二)以桃花之美丽鲜艳刻画女性之美,刻画不同的女性形象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