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9-10-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邱翠 本文字数:2482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向国家输送具有职业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基地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提升学生思政政治素养的同时,融合培养他们精益求精、深入钻研的工匠精神。因此,具体分析在思政教育中如何推动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職;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28-02
   一、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工匠精神源自工匠对自己作品的反复雕琢、力臻完美,衍生至今成为一种职业价值观,,具体包含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等四个方面。
   敬业要求从业者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敬畏,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
   精益要求从业者在工作时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探索、追求卓越。
   专注要求从业者将全部的精神贯注于工作之中,用最高效的状态对待工作。
   创新要求从业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思索工作中的不足,对工作方法、工作理念进行创新,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突破与革新。
   二、在思政教育中推广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院校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
   职业学校首先得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明事理、辨是非的人,其次才是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其走上工作岗位,以便其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纵观各大院校的思政工作,仍有部分学校不够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课表的编排中盲目增加专业课程,极大地缩减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少数思政课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懈怠,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很难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教书育人的匠人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教师的努力,如果一味追求专业知识的提升,却忽略了对追求与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将来也难以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激情,难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匠精神要求人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当问及班内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时,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没有想好,或者是“走一步看一步”,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工作更换频繁、对职业没有追求的现象。现在,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未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合理安排进思政教育中去,教师的指导不力使得学生缺乏职业发展观念,不能及早地对未来进行计划安排。如果学生不能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职业喜好,片面地认为上学不过是“混日子”,那么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会很难在教学中有效开展。
   (三)教学素材缺乏吸引力
   思政课程的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乏味,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也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罗列在幻灯片上,结合教学需求对课本进行讲解。完成教学任务的确是重中之重,但是为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求知。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首先是教学内容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拓展更新,教师普遍是书上有什么便讲什么。即使课本涉及了这一内容,教师通常也是先解释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再谈及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最后进行倡导。但是,这些文字在学生的眼中或许是十分无趣的,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学生很少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缺乏丰富的教学素材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十分不利于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推进。
   (四)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思政课越办越好”,思政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思政课程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反观当下的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思政教师很少能够做到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根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现象虽然常见且值得表扬,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既缺少课堂互动,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工匠精神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学生用心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自己的职业上确定更具体、更长远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发挥较好的作用,教师的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三、在思政教育中推广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主要策略
   (一)学校引起重视并开设思政教育课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之一,所以学校非常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并且将工匠精神作为重点授课内容之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首先要教育学生有一定的职业信仰和道德基础,将工匠精神融入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知名劳动模范的生平事迹,利用道德模范的故事激励高职学生,树立他们的理想信念,激发崇高的奉献精神。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