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通过团体活动提升高职生心理韧性的研究

2019-10-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晓荣 本文字数:2584
  [摘           要]  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主张通过团体活动来提升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团体活动所倡导的是对个体潜能与优势的开发,更加迎合高职生的心理需要,能够帮助高职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心理韧性水平也就在这一团体活动中得以提升。
  [关    键   词]  心理韧性;团体活动;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26-02
   有关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也称心理弹性或心理复原力,国内心理韧性的研究对象从最初处境不利的群体到对军人、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再扩大至普通的大学生群体。心理韧性指的是对压力的积极应对,因为在压力情境下,韧性的个人特质会引导人们积极应对、准确反应、成功摆脱困境,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个体也可能在压力后获得成长与新生。笔者主张通过团体活动这一轻松有趣的方式提升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心理韧性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一)心理韧性具有普遍性
   心理韧性具有普遍性,在面对压力情境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调动自身潜力有效抵御压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是存在个体差异,有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的区别。
   (二)心理韧性具有可干预性
   心理韧性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可干预性,这主要依赖于思维模式的转变。思维模式的小转变,会激发出一系列深刻变化,甚至会挑战可能的极限。
   (三)心理韧性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
   斯坦福心理学家库珀·埃登斯曾言:“与其恐惧,不如拥抱。”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一系列的压力应激事件时,自身的压力反应是有意识地选择的一种结果。心理学者理查德·瑞恩、韦罗妮卡·胡塔和爱德华·德西在《探索幸福》中说道:“越想得到更多愉悦感和逃避痛苦的人,越可能失去生命的深度、意义和人心。”因此,在面对压力时,当然最好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此来提升心理韧性。也就是说,心理韧性是在压力应对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
   (四)心理韧性以身体活动为基础
   在压力情境下,你会注意到自己手心冒汗、心脏怦怦跳动、呼吸加快。除了这些可观察到的身体外部的表现,身体内部也会经由一系列变化。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在调动身体对压力情境作出积极应对和反应,而心理韧性也会在危险或压力情境下作为自我保护本能自动展现出来,推动着人们正视危险或压力,促进自我成长,实现精神和谐。
   二、心理韧性提升的必要性
   (一)促进认知方式的改变
   Richardson于2002年提出了心理韧性的过程模型,认为心理韧性品质的获得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进行选择的结果。即当个体面对外界应激事件的时候,为了保持自身身心精神状态的平衡,,会调动全身的保护性因素予以应对。当外界刺激处于个体能够应对的范围内,自身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平衡;当外界刺激过于强大,个体无法应对时,就必须放弃原有的认知方式,同时进行重新整合。因此,心理韧性要想得到提升,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认知方式,转而到更积极思维、乐观应对的认知方式。心理韧性提升后会产生记忆系统,今后在面对类似情境时,大脑会自动闪现曾经出现过的认知方式,从而成为一种习惯性思维。
   (二)提高自制力
   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需要个体具有高水平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高的人会对自己有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韧性高的人更为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在团体活动中领导力更强、更能体恤他人的情绪、更能产生同理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谦卑,這就会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其周围,建立更为宽广的人际关系网。
   三、通过团体活动提升心理韧性的具体实施途径
   团体活动是经由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强调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强调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相信每个个体自身的潜能,强调助人自助,是一种发展性的干预。而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压力应对资源,可以使个体在团体活动进展不顺利时调动自身的资源来加以应对,同时使心理韧性水平得以提升。因此,本研究选取《不倒森林》这一团体活动,希望从中发现学生个体不同的压力反应及压力应对方式,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
   (一)《不倒森林》团体活动介绍
   团体活动从建立良好的氛围开始,然后从参与者认识自我、面对困境与支持、经历挫折、发掘自我、感恩与成长几个阶段展开,让参与者在活动中及时领悟、及时分享,从而巩固团体活动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心理韧性水平。
   《不倒森林》是一个理念鲜明、易于操作的项目,要求参与者每人右手掌心按在长度为1.2米的杆的上端,杆与杆之间保持一根杆长的距离,在杆不倒的情况下统一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将右手掌心按到相邻的同伴的杆上,八圈顺利完成即算活动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团体活动过程中,右手只能摊开手掌按住杆的顶端,不能抓或握,同时,左手在活动全程不能触碰杆,否则视为违规,本圈重新计算;另外,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倒杆情况的话,本圈重新开始;如果发觉小组成员站位不合适,可以随时调整。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