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英迪 本文字数:2611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学生全体、培养个性化多元人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那么,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基本机构,也应该主动引入差异性教学方法,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特征,积极组织差异性教学改革。从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差异性教学方法的现实背景与有效策略两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渗透差异性教学理念,促使中职生实现个性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差异性教学;积极学习心理;有效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12-02
众所周知,中职生很大一部分是经历过中考失败,且学习能力普遍低于中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长期以失败、受挫为主的学习经历使得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低,积极性很差,甚至有部分学生因为灰暗的學习经历开始排斥、抗拒教师的辅导。面对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重新唤起中职生的积极学习心理,使其重燃学习热情。对此,差异性教学法直接面向学生个体,尊重中职生的认知规律与个性需求,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将差异性教学法作为优化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为构建有效课堂做准备。下面,本文将从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广泛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三个角度来分析中职数学教师实施差异性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中职数学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时代背景
(一)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归根到底,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是要为社会输送一批基础性技能人才,帮助中职生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解决“用工荒”与“找工作难”这一现实问题。那么,虽然数学课程是开发与优化学生智力发展的基本学科,但是却依然需要顺应学生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这就表示中职数学教育的开放程度很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未来职业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数学教育,不必按照统一步调来学习数学知识。如此一来,中职数学教师便需以差异性教学活动来组织数学教育,允许学生实现异步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需求。
(二)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广泛普及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学校教育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即便是中职数学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地用数学考试来分析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成效。那么,这就直接促使中职数学教育进入“一刀切”教学局面,忽视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使得中职数学课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不利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在新课改下,人们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理念,反复强调培养多元化人才、彰显学生个性的重要性。而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让人们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智能结构优势,中职数学教师要做的不是“趋同”,而是“存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中职数学教育也应该组织差异性教学改革,切实尊重学生的智能特点。
(三)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
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分析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希望学校教师可以从“唯知识论”层面跳出来,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可能取得的进步。经过数十年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中职数学教师投身于素质教育改革活动中,形成了促使学生多元、综合发展的新理念。这就为中职数学教师设计差异性教学改革计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够切实保护中职生的身心健康。
在现代教育背景之下,中职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差异性教学改革来保证数学教育面向中职生,确保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实现长远、综合与多维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培养多元人才。那么,为了实施差异性教学改革,中职数学教师可以从设计差异性数学学习任务、设计差异性数学辅导计划、设计差异性数学专项练习三个角度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二、中职数学实施差异性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差异性数学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中职生在数学课堂上所要完成的奋斗目标,代表着中职生通过数学学习可能取得的学习成果。常规的中职数学教学目标通常以教案安排为主,没有明确针对学生个体设计相应的目标任务,导致部分中职生产生了不良的学习感受,如一部分学生觉得十分吃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却觉得过于轻松,并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差异性教学理论认为中职数学教师应该要设计差异性数学学习任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与攻关对象,充分唤起学生的好胜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完善中职生的学习经验。
就如在“函数的概念”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难度水平的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掌握函数的概念,学习求解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解题方法;理解y=f(x)这一函数解析式的意思,在简单函数中求解x=a所对应的函数值;用集合的观点来解释函数的概念,阐释如何通过集合的方式来表示简单函数。这三个学习任务基本可以涵盖本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我也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实现数学进步。其中,本班有几个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并不能从抽象角度探究函数的概念与解析式知识,很难参与课堂探究。对此,我及时设计了学生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方程式,对比了函数与方程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方程知识来分析函数知识,帮助学生进入函数思维状态,有效解决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如果学生在数学探究中感到自己在突破某个学习任务时过于轻松或者过于吃力,那么则可重新规划学习任务,不必过于勉强自己。这就很好地保护了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也让他们初步尝到了学好数学的“甜头”,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探究,切实优化中职生的数学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