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9-10-29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陈素晴 本文字数:2536
  [摘           要]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用工需求。“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正在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阐述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平面设计课程在一体化实训室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学习平台;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27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用工需求。一场信息化教育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互联网+”的概念已渗透到教育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应运而生,“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正在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一、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一)顺应“互联网+”大趋势,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将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近年来,“互联网+”像点石成金的魔伏一样,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互联网+交通”造就了“滴滴打车”,“互联网+金融”造就了移动支付,“互联网+商品”造就了淘宝、京东。而当“互联网+”教育,那必然使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各大中职学校也开始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各中职学校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二)解决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供求矛盾现象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数码产品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平面设计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是近年来,从就业市场调查来看,中职平面人才的供与求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平面设计相关单位人才紧缺,虚席以待;另一方面,许多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无工可做,就业对口率低。问题的根本主要是:于学校层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与实际用工需求相接轨,专业定位和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于学生层面,没有实际生产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专业技能与企业能力需求有差距。所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解决平面设计人才供求矛盾现象的关键所在。
   二、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
   根据当地市场人才需求及学科发展动向,形成以实用型人才为导向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走访毕业生、行业专业家座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对就业核心岗位进行分析,归纳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對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即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排版能力,以此作为转化专业学习领域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围绕专业的核心技能将知识进行重组、序化并转化为足以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由专业教师在企业人员协助下根据“课程与岗位对接”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这根主线,以平面设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训练项目,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编写学习情境,开发校本教材,教师与企业人员一同参与,保证所授知识能满足企业技术需要;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还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二)优化实训条件,构建一体化实训室,开展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是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即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力争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实现产、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我校的平面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创设企业真实生产实训环境,构建“五位一体”实训室。因受学校实际情况的条件所制约,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是在原电脑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添置新的设备,配置服务器、客户端及网络学习环境,从而构建成能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五位一体”实训室,模拟平面设计类的实际工作环境,整个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校企合作工作室、洽谈讨论区、学习设计区、制作输出区、展示点评区五个区域。
   1.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主阵地,通过选拔优秀学生进驻,通过工作室接收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由工作室的学生在企业的指导下按需求完工作任务。再由教师汇编工作任务,挑选典型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设计,并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习任务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对接。
   2.洽谈讨论区:主要功能是学生接收来自企业的任务,分小组分析讨论任务的实施办法,进行方案构思和草图绘制等前期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必要的职业能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