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军 本文字数:2716
[摘 要]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对电工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社会对电工电子相关专业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应如何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呢?主要从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280-02
在當代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生活以及生产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电工电子技术的支持,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在进行专业教育时所必备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的课程的学习。再加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与良好的物理知识功底,但是一般中职学校的生源数学、物理基础都比较的差,所以学生在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目前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实践性不强、教学方法比较的单一、枯燥学生比较难进入学习的状态,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多元化教学。
一、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理论与应用的课时比例,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应过多,应让学生学会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所以要注重增加应用型教学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对枯燥的纯理论课程的厌烦感,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但是在编排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满足社会教学的需要,这样不仅可以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二、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改善的措施
(一)关注学生的特点
想要教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老师必须先对教学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教授曾发表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要想在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必须将学生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两个层次的需要充分发挥出来。
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具有两个动机,好学、乐学即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不是对所学课程十分的感兴趣,就是觉得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习生活或者工作十分有用,这属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内在动机。内在的学习动机会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外在的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老师课讲得好生动有趣、为人亲切,这样的老师一般比较受学生喜欢,学生也比较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自然这个老师所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找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此为切入点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引入进来。老师在教学时应多寻找一些真实的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案例教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十分难理解的,必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在生活工作中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例如,在对工厂的自动化流水线进行讲解时,应先对这个设备所具有的电气性能进行讲解,然后列举一些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电子信息设备,帮助学生对电子信息设备知识进行了解。
(二)关注以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除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电工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内容,再加上这门课程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实验比较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在进行教学时很多学校设置这门课程的教学学时比较少,一般设置在90个学时左右,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多但能够进行学习的时间却很少,不足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一些理论知识比较的复杂难懂,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三相电相关的理论知识时,该部分所含的电路模型非常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把这些电路模型记混,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片面注重理论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比较错误的认识,觉得这部分知识生活中用不到而把这部分知识摒弃。由于教学课时比较少,很多老师连课本上的知识都讲不完,只能在教材里挑挑拣拣挑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精简教学内容,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本来这门课程就比较难懂,再精简精简不仅学生不能对这门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也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学科,更不要说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了。例如,为了赶教学进度,大部分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老师会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两大块重要的知识进行粗略的讲解甚至是可能还会有老师直接跳过,少了这两大部分知识整个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就缺乏了系统性,教学的时效性也不能得到保证,,致使整个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状况相脱节,更不要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了。在实验教学时也普遍存在实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时所进行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课时设置得虽然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精简,在保证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要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