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井芬 本文字数:2485
[摘 要]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古代 “孟母三迁”的故事看出,培养人才需要重视环境因素。对身心发展还未健全的幼儿来讲,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加不能忽视。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其环境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必须得到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及要求,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进行综合性归纳总结,对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环境创设能力提出几点优化建议及策略。
[关 键 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能力;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24-02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户外场地、围墙、走廊灯等不同区域环境的设计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优质的幼儿园环境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价值与意义,,幼师应提高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视。随着当代中职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重视理论的学习,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要培养学生不仅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方法, 还能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中,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环境创设素养。
一、加强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从我国各幼儿园环境创设状况来看,其效果仍未达到预期,几乎都存在诸多问题。有些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幼师,把高档豪华的装修设计等同于环境创设,单纯地追求华丽,过于强调视觉效果,片面地把环境创设定位于物质展现而忽略了其环境教育的内涵,这种理念对幼儿的成长很不利。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环境创设项目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创设既要注重视觉体验,又要将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充分地彰显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一)环境创设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良好的环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由于幼儿的年龄和班级不同,活动安排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合理安排室内外空间和活动区域以及活动区域的材料投放,重点在于促使幼儿通过区域环境发挥其内在潜能,实现他们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幼儿的全面性发展。
(二)教师掌握环境创设能力的重要性
环境创设能力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让环境发挥出潜移默化的能力,让幼儿在其中能良好地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环境的目标、空间布局、材料等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不断提高指导幼儿活动的质量,使其不断成长。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
(一)为幼儿成长所需要
幼儿园是幼儿日常接触的地方,所以环境设计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使环境充满幼儿教育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
(二)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上对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就不能重此轻彼。只要是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目标所设计的领域就应有相应的环境布置。另外,要根据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周计划的不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形成系统的、系列的环境布置,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
(三)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环境创设一定要具有美观性,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掌握合理的色彩搭配规律,为幼儿创设结构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独特、情趣高雅的色彩和谐环境,提升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素养。
(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利用环保的废旧物品进行环境设计,体现创新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充分利用环保的废旧物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环保的生活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善于创造美、发现美的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高品质幼儿园环境创设项目教学途径探究
(一)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涵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創设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情景,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由于受教对象是低龄儿童,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为幼儿创设融入自然的童趣环境,带领幼儿亲近自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