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国静 本文字数:2668
[摘 要] 中职生是未来职业技术建设队伍的后备军,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是事关全社会道德水平的大事。结合培养中职生道德现状,提出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策略,希望能为培养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生;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72-02
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在知识、技能教学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中职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相对滞后,这也导致许多中职生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呢?文章中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提出几点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中职院校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忽视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
大多数的中职院校教师和领导对中职院校的任务认识比较片面,认为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偏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不够重视。同时,不少的中职院校认为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虽然和学校专业有关,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学生专业水平,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结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单一
不少的中职院校虽然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任课教师并非相关专业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代替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必然是按照课本讲读,和学生的专业不符,并没有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优化,对于社会、企业等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虽然开设有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但是缺乏与之相应的考评体系,导致教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不够科学合理,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进行考核时,大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过程不够重视,没有真实、客观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中,学生实际和学校考评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给企业用人带来困难,同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
二、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識的主要内容
(一)礼仪和文明
礼仪主要是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按照约定成俗的方式,表现出一种律己敬人的方式,主要表现在穿着、交往、沟通以及情商等内容。礼是人性的自然,符合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而礼仪则是社会和谐融洽的基础。从个人的修养来说,礼仪是内在修养和外在修养的集中表现。从交往的层面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待人友善、尊重他人符合社会规范的习惯。从传播的角度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技巧,可以分为不少的分支,如国务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以及社交礼仪等。与中职学生相关的礼仪内容主要是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和职场礼仪。在校园礼仪中主要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等相关的礼仪,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以及宿舍等场所中遵守相关的准则、秩序以及纪律。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友爱,对教师应当懂得尊重和礼貌。在家庭礼仪中,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关心,儿女应当孝顺长辈。公共场所礼仪则是在商场、电影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应当遵循的礼仪,如禁止大声喧哗、注重自身仪表、讲究公共卫生等。
(二)荣辱与道德
道德主要是以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以及内心信念作为维系基础,对人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道德的约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职业道德是道德中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需要遵循该职业相关的道德要求以及行为准则,具有行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在从业过程中,职业道德是根本,也是成功的基本保障,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高信誉度的有效方式,同时可以有效调整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规范从业人员的职场行为。
(三)遵纪守法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守法律、使用法律、维护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职学生,更应当了解法律知识和内容,学会使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职学生首先需要懂法,具备法制观念,其次是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允许和禁止的行为,然后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最后是使用法律和维护法律,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中职院校加强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开设道德与法律课程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在市场经济刺激下,中职生的思想认识越来越多元化。受不良因素影响,一些中职生出现了道德滑坡,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缺失,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中职教学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道德培养的主要阵地。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培养,也要以课堂为根本。所以,中职院校要根据社会需要,以提高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开设道德与法制课程,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中职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这也要求中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中,要摈弃“重技术轻德育”的思想观念,健全道德与法律教育体系,开设道德与法律课程,建设专门的道德与法律队伍。针对中职生存在的道德行为失范、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中职院校要加大道德与法律宣传与投入的力度,利用校园网络、新媒体等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宣传,借助演讲比赛、法律知识讲座等渠道引导中职生的思想和行动,以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观念,促使中职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