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

2019-11-0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宛昭 本文字数:2636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传统道德体系的崩塌与重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倾听。倾听是人们交流的基础,也是教育实施的根本条件,在中职院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对倾听艺术的发掘与利用不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思政教育;倾听艺术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88-02
   在中职院校中,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迥然不同。它不是科学性教育,一加一等于二就是公理,往往有正确且唯一的答案,即便学生不能认同这种答案,但是只要掌握了其方法,一样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思政教育是更加偏向哲學方向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学生极大的认同感,如果无法做到思想方面的高度认同,那么,思政教育是无法取得任何成果的。而思想认同的前提一定是有效的交流,因此,思政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要求极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掌握“倾听”的能力,有效运用倾听的艺术,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的展开。本文就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倾听是思政教育的根本
   (一)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
   思政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这种心灵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思想的传递、讨论,最终达到思想认同,从而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而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倾听是必备的基础,倘若没有有效的倾听,就根本无从谈起了解他人的内心,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心灵交流的过程。
   世界上最好的交流一定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出现的,就如俞伯牙和钟子期一般。在二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惊叹于俞伯牙精湛的琴艺与钟子期对音律本质的高度理解,但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前提是“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俞伯牙的演奏水准自然是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另外一个前提条件却并非钟子期的乐理知识,而是他的“善听”。由此可见,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倾听”的本质以及倾听在心灵沟通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知[1]。所以,倾听是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倾听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倾听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多的倾听去关注学生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倾听,从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对自身思想方面的洗礼和塑造。
   (三)倾听是师生强烈愿望的满足
   当前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部分人道德沦丧的问题,人们更多地注重金钱、地位、名利等物质方面的成就,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思想建设等人文道德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如此繁重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往往更加迫切地想要表达而不是倾听,于是就会出现人人急于表达而无人倾听的情况。但没有倾听的表达是没有灵魂的,在不存在倾听者的情况下,表达者的表达愿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这样争相表达的结果就是人们更加空虚、更加渴望有质量、有回应的表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具体到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迫切想要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实际、思想政治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并希望学生迅速予以回应,从而满足自身表达的愿望;而学生同样渴望表达,他们希望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解、质疑的态度以及自我的独特想法。
   在师生双方面都具有迫切的表达欲望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无法得到表达的机会,表达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就使他们被迫寻找其他宣泄的途径,从而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心理;由于学生的这种抵触使教师的表达欲望同样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加之对教学成果的担忧,教师会变本加厉且更加积极主动、毫不停歇地完成表达过程,忽视倾听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建立起思政教育中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给与对方更多的耐心和倾听,满足对方的表达愿望,使堆积于内心深处的迫切想法得到实现,从而真正地建立起有效的心灵沟通,共同努力,完成思政教育的工作[2]。
   二、中职思政教育中倾听艺术的运用
   根据前文所述,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倾听艺术的运用同样也应该是双方面的。
   (一)教师的倾听艺术
   教师的倾听艺术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同上。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宣讲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思政教育,教师往往苦口婆心地为学生讲述各种思想政治理论,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谆谆教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苦心并完成思想的灌输过程,实际上,这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不尊重和不认同。学生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天生具有表达的需求和欲望,他们对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会产生思考、辨析、质疑、求证的一系列过程,最终才能达到认同的结果。一味地宣讲、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意见,这很显然是不利于思政教学的展开的。
   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位置,不再以高高在上的知识拥有者、思想传递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俯视教育。而是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思想的讨论者与倾诉的倾听者身份,主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需要取得学生更多的认同,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世界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闪光点,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