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有 本文字数:2495
[摘 要] 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自2016年全面推进以来,许多中职学校怀着各种疑惑在观望,也有学校在尝试中摸索着起步。作为上海市某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亲历者,在实践中逐渐丰富了诊改工作理念,并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220-0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国发4号文)明确提出:“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规范发展质量提升的方向。
同样,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 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教委职〔2016〕45 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推动职业院校办学规范化。
一、中职校在诊断改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文件对质量发展和标准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长期受教育评估思维限制的中职学校的一些负责人面对质量发展和标准建设,有畏难情结。有的学校期望借助外部检查来推动内部质量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相关负责人也清楚地了解诊改工作对自身建设的益处所在,但是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现象在笔者看来,归结于三点原因。
1.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尚未完全领会。许多教师习惯于日常的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节奏,学校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对诊断改进的工作也处于观望状态,导致相关工作推进乏力。
2.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度,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诊断,需要勇气,所以经常会说诊改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但是这种说法恰恰凸显了学校制度建设中的不完善。人治思维大于制度治理思维。学校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运行流程的欠缺,往往会导致诊断与改进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3.学校的质量文化还有待形成。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喊喊口号、补补漏洞等质量考核阶段。没有形成全员参与质量提升建设,没有将学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评价,教师和学生不能够用合理和恰当的目标衡量和审视自己。
二、中職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探索
(一)结合学校实际分步推进
1.加强学习培训
基于以上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解。诊改工作是学校自己的事情,需要学校立足校本发展的实际,对照健康发展的标准,制定目标和规划,勇于自我剖析问题,邀请专家到家里把脉,共同想出改进策略和改进办法,以达成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学校办学目标。为了统一认识,提高教职员工对诊改工作的理解,2017学年放寒假之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全员专题培训,邀请全国诊改委的专家,上海、重庆的职教专家,校领导来校授课指导。教师获益很大,对诊改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推动后续诊改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瞄准目标,建立规划
目标要层层联动,以便清晰落实。目标链的打造需要我们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合理的发展规划,再逐一分解落实,形成有机联动的链条。在目标链打造上,学校根据“十三五”目标规划,修订完善了专业建设规划。2018年6月,学校开展了专业教学比武,由教研室主任汇报专业规划、教师汇报核心课程规划。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的目标基本成链。师资层面的目标链也是如此,,学校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建设发展规划,教师撰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样就纵向形成了上下联动目标链,横向对照标准形成左右呼应的标准链。
3.紧贴日常,环节控制
在开展过程中要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诊改工作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新增一套,而是在原有的工作流程环节中加上质量控制和目标考核。也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查反馈,对目标完成情况加以考核。比如学校计划引进师资,我们要对引进的师资进行综合考核,试用期内的教师要跟踪反馈。比如计划开发新的课程,我们就要质量控制,看可行性和必要性,看和课程标准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职业岗位的新理念、新技术有没有融入课程内容之中。比如教师培训,我们也要做相应的质量控制,培训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注重效果、注重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管理体制
诊改要对标,标准要规范。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标准数值,指标偏高或偏低都表明问题的存在一样,我们职业学校的各项指标数值也有个相对应的标准值。比如《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针对师资建设层面的标准,《上海市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是针对语、数、外信息基础的课程层面的标准等,2019年国务院4号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简称职业教育20条,其中涉及的标准涵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