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策研究

2019-11-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赵永兵 本文字数:2503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机械加工专业在各个领域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机械加工专业在我国的多种专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更加的精细化和先进化,进而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让机械加工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加强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针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指导。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碼]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04-02
   一、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
   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现状,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机械加工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要去实验室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实验室不够完善会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进行相应的实验活动,教师也无法按照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所以学生会严重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而且现有的实验室较小,学生只能轮流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时间较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拓展,所以对相关的专业技能无法牢固掌握,进而对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旧的知识还未完全掌握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新的知识,一段时间过后,会造成学生只停留在了浅表的方面,不够深入,这种现状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而且无法提高学生的成绩,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机器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设备的更新。如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对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比如,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全新的操作方式和解决方案,但是老师却不认同,固执地运用书本上的解决方法进行教学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中职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长久运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枯燥无聊地传授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会造成教学效率和质量低下。机械加工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复杂难懂,而这种传统模式的应用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繁重的学业造成学生巨大的压力,所以针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是如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学历偏低,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无法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较,而且有较多年轻的教师,所以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校也没有对教师进行定时培训,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技巧较弱,而教师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能力如果有所欠缺,对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中职学校着重于学生的就业方面,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所以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胜任所在的岗位。一方面,去中职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都是由于特殊原因或者成绩不合格等,同时,现阶段国家和政府对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够重视,所以改变如今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观念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根本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能力不足和着急于就业的观念,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不够重视,而且学校对此现状置之不理,继而会影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人才的质量,所以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可以进行相关的讲座,扭转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术的培养,以更好地增加就业率,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二)规划课程体系
   在进行相关课程的设定过程中,要跟随市场的发展而决定课程的设定,然后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对相关设备进行熟练地使用。理论课要与实验课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足够的操作能力是一个机械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但是也不可以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验课程的前提。而且,要增加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课时,改变传统中实验课集中在一学期的这种局面,让实验课分散在各个学期中,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应的实验,这样会增加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的学习质量。
   (三)改革教学模式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文化基础较低,所以在选择相关课程教材的时候,,拒绝选择理论性较强的教材,加大实验课的课时,在实验过程中将理论融入进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对该课程充满好奇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立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是多样化的,才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即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全新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共同发展。在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相应框架体系的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总结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