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现状实证研究

2019-11-25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夕宁 本文字数:2497
  [摘           要]  中职学生是我国基层工作的主要劳动力保障,因此中职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是保证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职业伦理教育起步较晚,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尚存许多不足。尝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厘清职业伦理教育的概念、效果与作用,为今后的职业伦理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职业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12-02
   职业教育的基础在于中职教育,而中职教育的基础在于中职生职业伦理教育。如今,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和持续强化中职生职业技能实训的同时,职业伦理教育却日益弱化。从某种角度来看,各种不良现象其实皆是职业伦理教育缺失所导致的“人祸”,这便表明需要进一步强化职业伦理教育。
   本论文试图从价值的方向出发,深入分析完整职业人所需具备的职业理念:开展中职教育,不仅有必要培育学生的工具理性,而且有必要培育学生的价值理性。其中,工具理性即是指借助于实践的方式明确工具的价值,以期获得事物的最大效用,为达成特定目标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价值理性即是指人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并持续更新发展的价值智慧和价值良知,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发挥支撑、规范等作用。完整职业人的两个半球应当是充分结合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崇高的职业伦理;完整职业教育的两种过程,应当是不断强化职业技能与培养职业伦理的相互作用。
   一、职业伦理教育的意义
   开展职业伦理教育以强化中职生的价值理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若一位中职生在开始参加工作时,不仅掌握较强的技能,亦具有符合要求的职业伦理,不仅培养起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而且做到热爱岗位、从业意志始终不动摇、自我定位明确,则会使全社会皆认可中职教育具有的价值。换而言之便是,如若中职生参加工作后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如何工作,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便能有效加深人们对中职生或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再持以漠视的态度。
   二、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区别
   一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更为强调社会公众皆需遵循的道德规范。而职业伦理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借助于某些方法对学生与职业伦理有关的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等施加有效影响,最终使其养成健康、和谐与完整的职业人格的一种过程。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前者更为注重职业规范、职业价值观、伦理知识以及思维批判方法等内容,旨在使职业人具备应有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全面认识职业价值,严格遵循职业伦理原则和相关规范,知晓如何做出职业伦理决策,在为他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输送价值时取得自身所需的尊严与幸福,从而让个人的价值最终得以实现。
   三、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容
   职业伦理教育涵盖如下四个部分。
   (一)职业理想的教育
   职业人需要懂得乐业择业。乐业择业即是工作者应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动力。乐业,即是开心地工作,乐于参加劳动。择业,即是选择何种工作。人唯有参加工作,投身于劳动中,方可为社会作出贡献,进而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职业责任的教育
   职业人需要做到专业精业。专业精业,即是要努力钻研业务。欲要专业精业,便需要勤勤恳恳、敬業奉献、遵从准则与一丝不苟。简而言之便是爱哪一行便做好哪一行。
   (三)职业精神的教育
   职业人需要做到忠诚敬业。忠诚敬业即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诚敬业是个人对所在组织所需承担的一种责任。热爱本职,便是热爱个人的工作,对其满怀热情与喜爱。忠于职守即是指始终不舍弃自己的岗位,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尽可能地作出更大贡献。唯有热爱本职,方可做到忠于职守,而做到忠于职守,则会更加热爱本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忠诚敬业的人,需要具有较强执行能力、不推卸责任、勇于担当的人。
   (四)职业习惯的教育
   职业人需要积极合作创新。合作创新即是要求职业人具备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合作创新实际上是职业人对其所在行业所需承担的责任。各行业的从业者,不但需要严格遵从行业规定,具备一定的行业精神,努力巩固行业发展成果,避免不合格人员进入,积极进行合作创新,使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合作精神的主要表现在于放下戒心、团结一致,积极与行业中的各位工作者开展合作。该合作是遵守企业有关规定的、与基本职业伦理要求相符的一种主动合作。
   四、实证研究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项目组成员针对珠海市三所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实施问卷调查。该问卷共包含74个问题,设计了3个与学校状况有关的问题,7个与个人状况有关的问题,42个与校园生活有关的问题,22个和德育及学生工作状况有关的问题。
   下表选取一些和职业伦理教育有关的信息,,以证明本文观点。
   五、研究结论
   (一)职业使命不强,职业理想缺失
   “对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是否了解”这一问题,55%的受调查学生“不确定”,表明中职生并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前景。问卷调查还表明,有接近四成的中职生需要在教师的监督下,方可努力学习专业课。假如中职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必要的兴趣,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无理想科研,责任使命感不强,则会导致无法进一步实施职业伦理教育。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