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 本文字数:2459
[摘 要] 新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面临挑战。对目前大专院校图书馆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面临新时期、新技术,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方向。
[关 键 词] 大专院校;图书馆员;职业发展;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98-02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移动图书馆广泛普及,新的技术和服务理念不断出现,为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也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作为图书馆员,不仅要管理好图书馆的资源,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更要让图书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新技术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随着国家对科研的关注,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学校科研提供帮助,辅助教学的任务将会是日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员队伍、建筑设备、规章制度等都要有新的发展目标。
(一)馆员结构的转变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大专院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关于图书馆员的规定第11条对图书馆员队伍的构成做了详细的划分,将图书馆员分为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在数量分布上,要求专业馆员的数量占馆员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学历分布上,辅助馆员需大专以上学历即可;对专业馆员来说,要求担任专业馆员的人需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对年龄较大的馆员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所有的馆员都需经过图书馆学专业培训。
《规程》将馆员队伍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不仅突出了专业馆员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还规定高等学校要重视专业馆员的地位,将专业馆员与学校科研人才一起列入发展计划,鼓励馆员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提升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将辅助馆员的业务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说明。从对馆员的划分可以看出,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将分为两个方向,即科研和服务。因此,未来的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将由单纯的教辅机构向科研辅助机构转变。
(二)读者需求的转变
图书馆的基本业务已经越来越难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读者对图书馆的阅览环境、硬件设施、馆藏文献质量、电子资源数量、咨询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等有更多的需求。
图书馆始终为读者服务,因此一切服务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以“读者为本”。传统读者年龄偏高,这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文献的利用,较少的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利用得更少。现代读者年龄偏低,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对图书馆的需求更多。因此,这部分读者对图书馆使用功能要求会更高一些,文献的形式从传统的纸本文献资源向电子资源转变,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从亲自去图书馆向通过移动设备登录网上图书馆转变,了解图书馆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图书馆宣传栏和海报向网页、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转变。他们不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对图书馆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希望能与馆员建立联系,使馆员能够了解读者的科研需求,在科研资料的获取中建立合作,从图书馆获取更多的资料和检索资料的方法。因此,更高的需求也是引导馆员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三)图书馆服务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重心为纸质资源的流通管理。移动阅读技术和移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读者阅读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RFID标签、智能书架和自助借还书机的普及也大大减轻了流通部馆员的工作量。
图书馆员服务的重心从传统的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向其他服务转变。馆员要对自己有新的规划,专业馆员要向科技型读者提供价值更高的服务,如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检索培训等技术性服务,辅助馆员要向大众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读者到馆。
二、大专院校图书馆员的结构特征
笔者通过对江苏部分大专院校图书馆员的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等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大专院校馆员队伍的结构。
(一)年龄结构特征
图书馆员的年龄结构影响着图书馆科研能力的发展。笔者调查了江苏省部分大专院校图书馆员队伍年龄构成,发现很大一部分图书馆馆员年龄结构呈现“断档”的现象,即30岁左右的年轻馆员和50岁以上的馆员在馆员队伍中各占一半,40岁左右的馆员人数极少。这样的图书馆开展新业务的动力远远不足,新馆员经验不足,老馆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对新业务的开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为教学提供辅助功能的作用十分薄弱,在开展阅读推广等读者服务时会遇见很大的阻碍。
(二)学历和专业结构特征
由于大专院校自身等级的限制,这类院校图书馆馆员在学历上普遍较低,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馆员数量较少,具有本科学历的馆员占大多数,少部分年纪较大的馆员为专科学历。这种学历分布也比较符合大专院校图书馆的定位。大专院校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科研需求较少,因此本科学历的馆员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读者的日常需求,只需较少部分的高学历馆员满足教师的科研任务,维持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