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励莉 本文字数:2523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职教育也开启了互联网化的新征程。各个专业在使用新的信息化手段的同时构建出高效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开始利用信息化综合资源平台,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的课堂与实践教学。由于国际结算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强,,使教学难度较大。近几年,国际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也要求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了解最新的贸易实例及资料。通过利用学习通平台,摸索基于学习通的国际结算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国际结算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214-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手机上网变成了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场景。对职业技术类院校来说,如果能更好地利用手机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服务,而不是站在学生对立面,限制学生使用手机,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教学上的时间、空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自2016年开始,我们学院就开始推荐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并专门安排了人员对全体教师使用这个软件进行了培训。经过半年多对软件的熟悉,笔者在2017年正式在國际结算课程中使用该平台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超星学习通中的应用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也被称为混合式学习。传统教学理念是以传授和迁移知识为目的,强调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是传统教育的典型理论。不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虽然也算是现代教学理论,但是由于教学活动不仅固化不灵活,学生的作用显得非常被动。高职院校的学生近几年生源的质量不断下降,学生数量也难以保证,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通过以教促学,能够突出学生主体的差异和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教室、实训室,能在相对有限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师来说增加了教学组织活动和管理的要求,对课程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也提出了更灵活的要求。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产生了很多不错的学习平台。通过“互联网”的“互联”,把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合,使之成为“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有: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主体地位变成学生、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与教学环境得到提升以及教师主导能力提高。
(二)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APP是由超星集团推出的学习教育应用软件,在高校推广了较长时间,其泛雅平台、尔雅平台供学生自助或半自助地学习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优势是拥有超过百万册的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资料。学生和老师都能利用超星学习通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学习相关服务。当然,教师上课需要的基本功能也都具备,如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作业、投票、评分、统计等。这些功能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方便教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活动,并开展教学研究。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国际结算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应用
(一)国际结算课程特点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轻学的问题。不仅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职业基本素养欠缺,职业发展能力较弱。因此,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结算相关业务时力不从心,限制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国际结算在线课程的建设
根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设计,笔者尝试进行了课程学习资源、课程资料和课程讨论区的建设。课程学习资源包括以下部分:课程前期导入和课程章节资源。前者主要是通过当前的一些贸易背景下涉及国际结算的相应新闻报道,让学生能意识到这门课非常接地气。当下发生的一些贸易活动,我们都可以分析它们的国际结算手段。在课程资源部分,笔者根据课程内容和在线课程的特点,制作了单元学习任务。总共梳理了11章115个小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主要整合了一些成熟的微课资源,内容不超过10分钟,以备学生在课上没有听懂的情况下,可以回去自行回顾理解知识点。同时,每个小节都配套测试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跟踪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程资料库已经包括题库、作业库和拓展资料。目前题库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等多种题型。教师可以自行组建测验、作业和试卷。还提供与专业相关的资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讨论区的设置。这个类似于贴吧的版块有两方面的作用:(1)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遇到难点、疑问或关注的该课程问题,可以在讨论区发布;(2)教师围绕行业资料和专家解读设置讨论主题,这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实时互动、生生互动。
(三)国际结算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过程
笔者在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2017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及2015级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一共有197名学生参与这个课程项目。该课程经过将近2年的实践,目前达到的效果如下:
1.课前教师完成在线课程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自主预习,主要是包括视频观看、资料阅读等。期间有一些师生互动,通过平台随时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