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霞 本文字数:2547
[摘 要] 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探索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初步建构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构方法。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22-02
大学阶段是人生求知和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自我意识由不成熟向成熟人生迈进的过渡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为学生一生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尽管各高校通过设立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制度、班级心理月报表制度、开展新生心理适应专题讲座、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及档案工作、“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个别及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方面的工作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一定心理指导与服务,但是在工作的力度和体系运作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对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初步构建进行探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在对成都体育学院近三年学生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占了50%左右,有中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10%以上,与其他各种资料所显示的结果[1][3]较为一致。另外,,在心理健康测评回访中,每年均有5%左右的学生表示有过轻生的想法,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辅导。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断乳期的后期,个体社会化和成人化的过渡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相关,也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增强等因素密切相关[2],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学习心理问题、情绪情感问题、恋爱与失恋心理调节、人际交往问题、挫折应对问题、互联网心理障碍问题、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生命价值观探索问题等。由此可以看出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成才的重要保障。
由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如新生心理适应专题讲座、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及心理档案建立、“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生心理委员心理月报表制度、团体心理沙盘活动、学生心理委员制度等。尽管如此,能影响到的学生也较为稀少,大部分学生仍对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主要原因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于被动,心理咨询的工作特点导致只能针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因此为全面而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提出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加强院(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在全校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积极普及、主动预防,主动干预。
二、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构
(一)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必要性
建立院(系)建立心理辅导站,有如下几点优越性。
首先,院(系)心理辅导站人员熟悉本院(系)心理辅导对象状况,方便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并从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较少,班主任、辅导员、导生、学生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等在很多场合都可以充当心理辅导老师的角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其次,院(系)學生群体相对固定,可以随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跟踪及指导服务;院(系)心理辅导人员也可以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并能很好地保证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时间。
再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工作更能发挥创新型开展特色工作。同一学院(系)的学生之间有大体相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现的心理困惑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文科类学生容易在情绪情感上出现问题,而体育类学生则在情绪管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以院(系)为单位的二级心理辅导站可以在本院(系)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加强工作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测评、心理互动活动等特色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可行性
在确立了建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网络这一思路后,我们进行了针对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有效问卷224份,其中男生74人,女生150人,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98%的学生认为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80%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超过6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设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超过5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网络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对全校教师的访谈和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很有必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在院系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以上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需要深入普及,在各个院(系)建立心理辅导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为广大师生所欢迎的。
此外,超过50%的学生希望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自信、人际交往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恋爱指导、抗挫能力等心理指导与支持,这些对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构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在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或心理辅导的了解与认识呈现出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提供心理服务以及在院(系)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网络的需求也有差异。这说明,在建构二级网络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时要深入调查,结合学生的专业差别和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