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

2019-12-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徐娴 本文字数:2707
  [摘           要]  充足的营养是保障学生身体发育和学习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国民健康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由此,应当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主体—目标—方式—过程”四维度模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的研究框架,以此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现实困境,提高计划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    键   词]  协同治理;营养改善计划;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2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32-02
   在教育脱贫过程中,保障学生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儿童及青少年能够有个健康成长的生活学習环境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当前农村地区特别是西北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调研组选取了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商洛商州区与地方试点县——杨凌示范区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营养改善计划”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主体—目标—方式—过程”四维度模型,得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一、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实现路径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营养改善计划”涉及教育扶贫、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等多方面,其具有实践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治理理论来解释。协同治理是由单一治理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治理视角,是协同理论与治理理论的有机结合。
   协同治理及其理论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主要是以政府单一主体实施为主,采取分学校、分部门、条块分割的治理模式。这些模式难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件突发性和追责的困难性与政府治理能力
  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府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治理模式,而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协同治理理论强调协调和整合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施跨组织边界的协同行动,有助于克服“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模式“失灵”问题,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提高“营养改善计划”的成效。从这一理念出发,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中,要改变过去政府单一主体、分学校、分部门、条块分割的治理方式,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和公民等多元社会主体有效协同的“营养改善计划”协同治理。
   二、“营养改善计划”现实困境
   (一)实施主体参与“片面化”
   在协同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实施主体层面上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过程涵盖了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把自身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偏好引入实践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主体由政府、企业、学校这三者构成,其中政府主管统筹兼顾,由教育局进行企业招投标、对学校供餐环境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则负责在中标后主管招标、配送、验收、贮存、加工、发放、监督这七个方面;学校主要负责食材的贮存、制作、分发和处理以及用餐环境卫生的建设。虽然各个主体各自有负责的领域,但是在许多工作的“交叉口”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协作,而非由一方主体片面管理,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等。
   (二)考核目标“形式化”
   “营养改善计划”目标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以上不同主体的差异性目标需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影响计划实施的进程与效能。“营养改善计划”各类目标里,终极目标无疑是实现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增强其体质。政府的教育部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主管部门,教育局会不定期对实施计划的学校进行政策落实考核,但是现实中考核大多流于形式,考核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政策无法落实。
   (三)实施方式“单一化”
   协同治理理论解释复杂性问题的优越性之一是“实现了‘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以‘多样性’思维范式取代了‘单一性’的思维范式,实现了治理方式多样性与复杂治理系统的有效匹配”,而“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营养餐常常过于单一,甚至有学生指出营养餐有时与本地的饮食习俗不同,有些时候吃不惯。在营养结构方面,有些学校并没有按照规定制定科学的食谱,反而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只管吃饱,不管营养,极大地偏离了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
   (四)实施过程缺乏监督
   “营养餐”的直接实施主体是学校,学校是“营养餐”制作、配送、发放的第一现场,然而学校却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如在资金使用方面,学校的信息公示经常不到位,引起许多家长的质疑,而且“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还存在学校虚报学生人数、补助款发放和使用不规范以及学校食品采购中出现吃回扣现象等问题。一些地方还未实行营养餐资金专账核算,甚至少数学校财务人员用个人账户管理项目资金;还有地方竟然未按制度要求使用实名制,很难保障项目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协同治理理论下的“营养改善计划”对策
   (一)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保障与实施机制
   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保障与实施机制,成立一个体互动式的共同参与治理网络体系。“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责权分明,动员多方合作。该计划涉及多个部门,具有长期性、受众面广、资金投入大、涉及部门庞杂的特点,单靠政府无法很好地实行该计划,,故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家庭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政府、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组织和企业的互相合作,通过良性互动,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社会和家庭对促进学生营养健康的认识和投入,共同改善学生营养健康。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