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2019-12-07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曹雪 本文字数:2567
  [摘           要]  众所周知,孩子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就是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础单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首要场所。孩子是父母的期望,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从文化维度理论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旨在分析和找出家庭教育在目的、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为研究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    键   词]  跨文化;家庭教育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30-02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的家庭教育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孩子承载着每个家庭殷切的期望,也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研究如何加强我国现有的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意在借鉴美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文化和实际情况,帮助中国家长摆脱长期以来的错误教育观念,推进我国的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才。如果中国的家庭教育能够适应自身的发展,引入国外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荷兰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来自40个国家的70多家IBM子公司的110000名员工在文化价值观和实践上的差异进行了大规模研究。在对116000份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霍夫斯泰德总结了不同文化模式,浓缩成了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权力距离以及不确定回避。文化维度理论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观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维度主要用来强调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主义是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個人意志。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强调“我”意识。集体主义以群体性、协作性、和谐性等为特征。集体主义者关心他人,以整体利益为上,面对困难时更多地依赖他人的建议和帮助。
   第二个特征是权利距离。霍夫斯泰德认为,这一维度指的是一个组织或机构中权力较小的成员期望和接受不平等分配的权力的程度。它有两种类型:高权利距离和低权利距离。霍夫斯泰德将中国归类为一个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在社会秩序中,人人都有其应有的地位,在这种秩序中,家长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需要人们有更强的服从性意识。而西方国家,如美国则是典型的低权利距离国家。
   第三个特点是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归避维度是用来衡量人们对模糊环境的接受程度和对不确定性的承受程度。霍夫斯泰德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化的成员感到受到不确定或未知情况
  的威胁的程度”。与权利距离相似,不确定性回避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分为低不确定性回避和高不确定性回避。在低不确定性回避文化中的人们崇尚永恒的变化,他们不希望受到书面规则、计划、规章、仪式和仪式的限制,美国属于低不确定性回避类国家。而中国属于高度不确定性回避国家,比较不能容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一个特征是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观点,这个维度指的是一种文化的“时间范围”。根据霍夫施泰德的观点,中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未雨绸缪,并会提前为未来的结果做好准备。中国人有忍耐力,有毅力,懂得谦逊具有羞耻感。而美国是一个短期取向的国家,在美国短期取向文化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二、家庭教育观
   许多学者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老年人有意识地对家庭中的问题进行的教育。实际上,家庭教育是一个联系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概念。家庭教育涉及家庭成员,尤其父母对孩子的终生影响。家庭教育观是一个宏观概念,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自觉或非自觉的、有形或无形的、多层次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环境等非主体影响。
   三、中美家庭教育观差异对比分析
   (一)教育目的不同
   中国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因此,在我国,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父母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孩子只要负责学习拿好成绩,这大大削弱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也难以培养其家庭责任感。根据这一理念,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允许孩子有个人喜好,要求她们不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得取得低分数,除了学习之外不可以有任何业余爱好,否则就会被认为“玩物丧志”,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受我国国情影响,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在霍夫斯特德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家庭教育的目的趋向于以家庭这个“整体”为中心,,许多父母会把子女的成功与家庭利益联系起来。当一个孩子不能实现父母设定的目标时,许多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对家庭的“背叛”,认为这是耻辱,所以孩子是在外界太大的压力下长大的。同时,家长在确定家庭教育目标时,一切也是以整个家庭利益为中心,很少考虑子女的意愿和实际情况。
   对于美国家庭来说,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以个人为中心,鼓励个人成就。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个体。因此,美国父母对待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容易,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和自主性,他们只想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天性,实现自我价值。美国的孩子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他们不以追求名利为目标。事实上,这种不刻意的家庭教育总是有积极结果。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它培养了儿童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也大大培养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