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燕 林龙健 本文字数:2701
[摘 要] 在基于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现状和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 “互联网+”环境下,将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科学而有机的融合,并提出高职院校“三育融合”课程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252-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传统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向要根据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来确定,因此在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将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科学而有机的融合(以下称“三育融合”)形成高职院校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输送符合需求的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概念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竞争的心理素质。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并规划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专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才培养以公共课程为知识教育的基础,并通过专业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培养针对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能够高效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岗位的需求。
通识教育是19世纪初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与专业教育相对的教育理念,其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优美情感和拥有完整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家对创新创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很好的融合,也没有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事不关己,学生普遍认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才会关心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准确认识到创新创业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意义和必要性,没有准确认识到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专业教育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创新创业教育则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预测未来和应对未知的能力,而这些又与通识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纵观国内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更多侧重于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
2.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关的研究,更多把前两者作为辅助教学的内容或者为配合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为之单独设立相应的课程,而未能将之融入专业教育整个体系中。
3.在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主要研究如何构建课程体系的理论内容多,而研究实践教学的内容少。
4.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高职院校亟待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入融合的问题。
国外很多国家虽然未直接提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但关于三者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其已成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值得借鉴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日本的“产学研”模式。其中英国的BTEC模式主要以建立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自我管理、与人合作、社会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通用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主要包含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工作态度,即以能力为本培养人才;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则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学生一边学习理论课程,一边不断加强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及专业实际需求而定,目标明确,培养专业对口人才,能有效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上三种模式对本文研究有深度的参考价值。
三、“三育融合”整体思路与构建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识教育则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通晓不同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理解尊重不同社会结构的价值观,主要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教育仍然是强化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工匠精神和打造过硬的专业技能技术。因此,需结合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为专业量身定制“三育融合”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三育融合”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何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科学而有机的融合?
本研究在于在宏观层面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中观层面课程设置及微观层面具体课程教学的融合,即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构建 “三育融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应从顶层设计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齐头并进。其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項目的开展工作,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最后,整合专业教育课程,并融入通识教育,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实践来获得经验,提高自身创造力,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