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研究

2019-12-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司婧 本文字数:2522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活动中,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路径,进一步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普遍就业率。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32-02
   现如今,绝大多数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或众创空间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全流程的创新创业服务。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双创教学水平
   (一)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推进“专+创”教育相互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活动中,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搭建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合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016年各院校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当中,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2017年各院校开始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活动的始终。筆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学生培养活动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学分得到不断提升,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得到了不断提高,可见这种方式具有积极意义。
   (二)建设创新创业信息化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以各院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依托,通过搭建相应的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校实现增强创新创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力度,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学习能力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学习奠定基础。各院校应尝试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并搭建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今后就业和求职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训练活动中来。以本校为例,2016年来我校有万余人次参与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教师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库和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育设计,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技术技能基础
   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考核内容当中,进一步强化创新,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机制。还可以利用智能课堂的方式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操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部分院校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与学分认定办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和各院校开设的第二课堂的形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获得任务,并以资源库和云课堂的内容作为基础,实现学习与考核的同步达成。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转化为课堂成绩,并将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作为实践教学成绩,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推行教、学、练、做、创一体化。
   (四)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工程的本科教育应将创新创业、科研以及教育三方面有效地结合,笔者认为大学本科的工程教育应以“用科研引领教育,用教育辅助科研,用科研带动创业,用创业成就科研,用教育指导创业,用创业完善教育”的思路作为指导。有效跨越本科工程教育与其学科职业需求间的鸿沟。首先,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能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专业优势,更加有效地细分市场,寻求商机和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以科研成果的创新作为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创业。其次,要求教师有广阔的视角,利用创新创业弥补本科工程教育中实践不足、学生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等问题。最后,各院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来院校内从事创业指导并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方式使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双创”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一)优化实践载体,提升学生“双创”实践能力
   各院校采取有效措施先后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学校营造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以本校为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大理大学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包含3个省级认证的众创平台,并在招生就业中心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对众创空间进行管理,同时整合教务处、科技处、校团委等进行创新创业对接和竞争,以达到充分促进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积极目的。不仅如此,我校还在此基础上拟筹建相应的“创业孵化”有限公司,通过这种建立独立法人机构的方式,可以使广大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众创空间的成立及运行模式。可以说,通过在各院校建设相应众创空间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如工程制图和工程造价等。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