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守涛 蔡敬印 本文字数:2456
[摘 要] 以共青团“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下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介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学生社团的特点,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措施,为今后探索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一心双环”;学生社团;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24-02
一、“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下中职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
中职学校具有课程操作性强、学习时间较短、教育专业化程度高、定向培养的特点,其对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其同时也承担着国民基础教育的责任,由此来看,其教学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以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为目标。中职教学与普通高校教学在目標上有明显的不同,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技能,发挥自身内在的潜力。因此,中职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
其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中职教学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是由中职学生对学习需求的专业性决定的,这种专业性要求教学把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专业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也实现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最后,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人与人的正常交流,因此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中职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双重培养,因此其教学方法主要为听说训练,通过听说训练来完成专业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养成。
二、共青团“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
(一)组织格局的概念
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贯彻科技兴国,人才强国计划,眼下,职业教育在全国、全社会的重视下快速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与发展大环境之下,由政府主导,中职学校紧密围绕本地群团改革整体布局,以自身特色为立足点,主动树立改革精神,按照政府相关指导纲领落实改革要求,迎难而上自主探究,逐渐摸索并形成“1+2+3”团学组织建设机制,其中“1”指一个中心,以共青团为指导的团学组织是团学组织建设机制的中心点;“2”指两个部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如同两个环形围绕机制运行;“3”指三项措施,即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共青团组织领导下,执行坚持正确方向、突出改革创新、强化问题导向的举措,构建起“一心双环”的学生社团运行机制。
(二)组织格局的维持措施
1.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在“一心双环”的组织格局中,保证“一心”地位需首先以思政工作为先导,即团组织通过理论学习、参观考察、专题教育等多种活动为依托,关注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好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自主用核心价值观约束与对比自身行为,以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指导,保障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2.打造强有力的团学队伍。团组织的作用需团组织成员来发挥,打造强有力的团学队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团学人才势在必行。学校团组织以定期培训的形式,广泛培养具有领导能力、政治方向正确的中职学校学生骨干、学校社团管理骨干,推动团学干部、社团骨干的培训工作,促进团学组织的发展。
3.基层组织迈步前进。通过多项基金与工程的实施,坚持开展创第一,争优秀的活动,树立模范典型,为活动开展提供参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共青团组织的核心地位,凝聚团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共识[1]。
4.建立学生民主制度。拓展中职学生民主参与,建立学生民主制度,以规定的方式确立学生会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尊重并鼓励学生会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按照团的纪律开展组织活动,作为学生与学校管理机构之间的纽带与沟通渠道,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5.加强团组织领导力。团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学生会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之中,通过任命专职干部,准确地掌握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加强联盟组织的核心位置,加强管理联盟组织的凝聚力,并确保学生的社团组织和学生会按照团组织要求开展活动,优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机制。学校联赛委员会及时修订和改进各种学生干部的选择方法和所选的学生干部政治素质高、体面的风格和突出能力的原则公平、公正和公开,建立了被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所认可的学生会的良好形象。
三、“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下中职学生社团的特点
职业技术教育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短期专业大学为模式发展起来的,承担着义务教育与技术人员教育的双重使命,这使它的教育形式在社会功能和育人方式上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中职学校的社团有其独特的特点。
学生社团是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的社会群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化形式,与社会群体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以下特点。
(一)选择性参与
学生社团是在自愿参与的原则下组织和建设的。学生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自主选择,同时这种自愿性也体现在社区具体活动的参与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具体的活动,但没有义务参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