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2020-01-0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胡逢游 本文字数:2567
  [摘           要]  中職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借助写作教学倾听真实的心声,提升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阳光向上的潜能。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84-02
   在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习习惯偏差、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自我认同感不强等言行及心理状态。基于此,笔者曾对我校的2014级、2015级、2016级3个年级中的汽车制造与维修、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7个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而且男生厌学情绪明显比女生多得多。其主要表现特征: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低、自卑感强、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学习焦虑等;在行为上表现为厌学、玩手机、旷课,甚至有的打架、逃学等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对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将来职业迷茫。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应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作为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学科教学优势,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既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又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潜能。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材元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借助教材作者背景阐释,引导学生正确化解心结
   挖掘心理教育渗透点是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借助文章作者背景阐释是点燃学生心理情感火花的一大“法宝”。创设情境教学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感悟,让其获得自信。如在教散文《荷塘月色》时,笔者先查阅诸多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充分阐明朱自清先生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正值“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黑暗现实,朱自清陷入悲愤不满而又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抒发了自己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情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引导学生感受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美景,让其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由“心里颇不宁静”的哀愁→充分享受“荷香月色”的淡淡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淡淡哀愁。引导学生感悟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彷徨和痛苦,以及作者郁闷、苦闷、忧伤的心理在欣赏荷塘与月色中慢慢得以释怀的淡淡喜悦。不知不觉引导学生意识到挫折困难、悲伤沮丧等负面情绪或事实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是人生成长必须面对的正常现象。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只有正视困难、善待挫折,树立信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苦闷、烦恼的事时,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借物消遣,借笔表达心中情绪,排遣内心的不满。通过心理情绪上的间接宣泄方式,让自己心理趋于健康状态;当心中有不平之事,还可以找老师谈话,也可以向同学、家长倾诉,加强情感交流,主动调解自我,化解消极情绪,驱散内心乌云,积极迎接阳光。
   (二)借助作品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强化学生理性思维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教课文《项链》一文,便充分利用课文中玛蒂尔德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培养学生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他人。文章中的玛蒂尔德原本是一个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社会下的小人物、整天想入非非、追求享乐,后因参加舞会遗失项链,而后赔项链,最终却变成一位自尊自强、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其心理历程变化的剖析,引导学生感悟联想到现实生活,自觉提示自己,不宜互相攀比物质生活,而应树立“贫穷不要紧,挫折不要紧”的思想认识,保持真诚、善良的本心及永不言弃的人生信念。笔者正是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内因要素,引导学生感受、评析,进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三)利用课文主题思想内容,启发学生勇于战胜自我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敏感,个性性格还没有定型,思想未完全成熟,情绪不够稳定,自控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引导其对社会、对人生与命运有正确的看待,敢于正视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学会面对挫折。
   笔者在《我与地坛》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析文章前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在地坛产生那么多感悟?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所塑造的情境,感受作者叙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悲剧作品的叙述视角:从母亲与地坛的一次次邂逅,一次次寻找,突出了母爱的深切、苦难、无言、坚忍,表明了作者借地坛这一特殊载体转而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引发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领略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时,更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剖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从地坛里各类景物的变化中认识到,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开心地生活着。作者在痛苦与焦灼中挣扎、抗争与拼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不同寻常的“洗礼”,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读他人,也如是读自己。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