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模式探析

2020-01-16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潘瑛 本文字数:2545
  [摘           要]  伴随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作为民族根基与软实力的经典传统文化复归潮流亦便成为必然所趋,其向教育领域及低龄化学前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蔓延在现今亦已方兴未艾。这便反向促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反思职业化教育属性,并将其课程纳入经典朗诵与演讲内容的改革。但现实落实状况的不容乐观对此课程模式的革新再一次提出了要求与挑战。就此模式革新的话题做出了在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經典朗诵与课程设置详细需求的基础上分列幼儿考虑、学生考虑两方面的阐述。以综合职业与学生个人人文素养提升的要旨,真正打造适于现代学前教育市场,并真正具有此核心素养层面竞争力的人才。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50-02
   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趋向外向化表达的环境,口语表达也即“口才”,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在教育领域,则尤其体现在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上,结合现今提出的传统文化复归潮流,演变成为经典朗诵与演讲能力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而关乎此课程详细的设置需求与具体的落实模式探析,以下内容将会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设置的需求
   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即在以“职业”为核心的对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即在满足就业岗位所需技能的同时,亦应满足学生提高自身及其整体素质的需要。因此,明确课程设置的定位即应以市场、就业为参照,突出职业特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本位,建构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横向综合的课程体系。而经典则凭借其深刻的人文历史意蕴成为此处人文课程的首选。在此对经典之于职业化教育本质实现作用的剖析背景下,学前教育用人单位契合现代传统经典的复归与被高度重视的市场需求,而亦将经典朗诵与演讲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选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即此课程的开设来源于切实而激烈的市场竞争。据此,在本校及其余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学院在此课程的实施上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切合学前教育教学的经典朗诵与演讲技能训练的统编教材,而所涉老师亦各自为政,学生的经典朗读与演讲技能并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此三点则皆对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的设置及此课程具体的实施模式探索和革新提出了新要求。
   而对此实施模式问题的探索和革新则可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质及其特殊性上去考虑: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亦在为以后自身投入教育工作做准备。基于此,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则可将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模式定位为“幼儿考虑”与“学生考虑”两大块,即兼顾此面向的两大学生主体群体。
   二、学前教育专业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教学模式
   (一)幼儿考虑
   幼儿是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知识的中职教师在未来的岗位上所需直接面对的群体,因此,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师则应先以此契合幼儿教育需求的立场上进行经典朗诵与演讲课程的实施模式规划。即通过经典,幼儿接收的是关于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启蒙,此“启蒙”属性加之幼儿群体不具备一定语言和文化理解能力的身心特点则为此课程模式的实施首先提供了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方向,,即契合幼儿认知特点与接收习惯和兴趣的“浅内容”“乐形式”。
   例如,“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普遍认可的典范诗文、名家名篇,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等。在据此定义得出的可谓泱泱大观的传统文化品类内容中,以对幼儿进行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启蒙”为宗旨来选择,我们则可筛选出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节选)》《论语》《孝敬(节选)》等文篇典籍,此内容属基础类,契合幼儿初步适应社会生活规则与道德契约的阶段特征,亦容易被幼儿感知与接收。但承载此基础内容的却是文言化的语言形式,幼儿在自身语言理解能力还尚幼稚的同时更无法透过艰涩的文言文领悟其内内容。因此,教师则应多以情景剧、故事、吟诵等此形象化、生动化、实践性的方法解构经典,激活幼儿兴趣。对应的,中职教师亦应通过此类活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景剧与故事编演、相关内容性台词朗诵与演讲能力。
   例如,在关于《三字经》文本内容的朗诵与演讲课程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解构此文本的结合情景剧与讲故事等形式在内的朗诵与演讲活动。如先是围绕此白话故事编排与朗读,由两名学生参演孟轲与孟母的角色,另六名学生分别参演窦燕山与他五个儿子的角色。另设一名学生来用穿插此两个“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场景中的方式以独白的角色、以朗诵演讲的口吻来讲述此故事与蕴含的道理。例如,面对相应的演绎场景,讲述道“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窦燕山的妻子连续生下五个儿子……”,而后总结出“学校里学知识的过程便是像孟轲与五子一样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等。如此的训练则是契合幼儿启蒙初衷、理解水平与接收规律和兴趣的职业化练习,是面对切实幼儿教育的教育、中职学生职业化经典朗诵与演讲能力能够有效提升的教育。
   (二)学生考虑
   除上述基于面向幼儿受众的满足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幼儿考虑”基点之外,在中职教育层面的需求上,中职教师还应基于对中职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需要进行包括普通话训练、文本深入解读与自由形式的经典朗诵和演讲活动在内的方法探求。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