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电气专业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1-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杨彦娟 本文字数:2551
  [摘           要]  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气专业的教育应当置于工学结合的背景,从课程教学完善的角度做好内容创新,分析电气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优化完善的措施。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中职电气专业;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8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直线上升,电气专业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要在职业院校内锻炼好自我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秉持理论教育和技能教学双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强化工作实践能力,使中职学生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工学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指的是中职院校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这一理念将学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抽象与具象融合,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出发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让中职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在多数的中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虽然沿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却在实际执行的时候遇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虽然奉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尚未搭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不符合工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育资源以及教学内容上沿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电气专业的教学缺少与市场需求的契合,没有按照市场就业需求的导向来改变以往电气专业教学的现状,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电气专业内没有发挥出对应的优势。
   其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中職院校的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的时候与市场职业需求联系在一起,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求中职院校为学生准备配套的试验场地、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院校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当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满足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符,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对电气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能定向地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定制教育,也无法根据学生当前的实践技术、理论水平定制培养计划。
   再次,中职院校给电气专业配置的教学设备尚不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院校内的硬件设备匹配校企合作的模式,专业教师对企业的时间技术需求了解得不透彻,日常课程的安排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能力水平的进步,使中职院校电气专业实践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限制了中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能力较差。同时,中职院校内匹配的硬件设施不能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电气专业的教师对此并没有非常重视,实训工作的进行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很难找到自我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提升受到限制。
   最后,在中职院校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实践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职院校选择的合作企业没有全面地建立合作关系,当下很多企业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产经营,很少愿意接受初级的学生到企业内实践技术,此时给中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中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推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长远合作机会。
   二、工学结合教学的完善措施
   在我国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往沿用的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师秉持的教学理念过于单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体系不稳定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正视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完善的措施。
   (一)优化电气专业的教学体系架构
   在中职院校电气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专业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课程的核心地位,重视强化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调整课堂设计和教学架构,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在电子实践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使学生重视自我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锻炼自我的职业实践能力。如在电子计算机课程和电气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激情,使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全部的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学习和练习计算机设计和电气设计的技巧和能力。
   在电气专业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要综合电气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人才需求完善课程设计,与学生做深入的交流,调查和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定制不同学生的专业学习计划,在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设计课程的方案如下。
   1.在基础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基于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教学计划,,如在专业学习的第一年,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学习电工基础、电脑理论、专业英语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逐一攻克理论知识任务。
   2.电气专业的课程将实践教学综合在一起,如编程控制器、供电技术以及电机电工技术等专业理论学习完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的工厂进行参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转岗实训,在实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并鼓励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之后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