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缪小花 本文字数:2477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设置相应教学场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宴会布置为例,借助于相应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设施,交错使用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可视、可听、可改、可实践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学习,解决重点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新场景;宴会布置;增强现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92-02
一、直面传统教学,理清教学短板
(一)纸上谈兵缺乏教学实践
在《宴会布置》一章中,教材提出了桌椅的布置要根据场地大小来进行,让客人尽量感觉到舒适。于是一般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给出一个场地的长宽,桌子的直径,让学生在A4纸上画出10桌或20桌不等的宴会布置图纸。
这样的任务,学生只能用尺子、硬币来完成。在这种教学场景下,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地方难以实现,修改极为不便,间距的把握、舒适度的控制、精度的修正等难以完成,万一出错,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浪费。
(二)缺乏场地制约技能训练
宴会布置以一个包厢为例,圆桌直径1.8米,直径两头加两把椅子,直径扩大为2.8米,椅子后面要求能通过一个人,直径至少增加到3.8米,所以需要的面积大约在12平方米。学校各种实训室一般只能容纳2~4桌的宴会,有的学校条件好一些,或许有能容纳10桌的宴会,但是要像酒店一样30桌、50桌,恐怕很难。这种教学场景即缺少工位,实训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低。
(三)实训设备落后于企业工作需求
学校的教学实训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但是企业是市场的引领者,它们总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时候学校刚增添了较新的实训设备,但是才使用了1~2年,市场又发生了变化,所以学校的实训室很难跟得上企业变化的节拍,无法跟上时代。这是教学场景的又一个痛点。
落后就要挨打。传统的教学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技能难以重复实践得以提升,而且训练内容陈旧,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教学要符合时代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信息化技术支持,就解决了实训室建设的困难,创设新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就不用仅仅纸上谈兵,而是可以挥洒自如,让学生驰骋沙场了,做到有效学习,学以致用。
二、改变教学场景,凸显教学意义
(一)信息技术利于创设学习环境
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场景,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平面和纸质,教学手段也不会限制在黑板,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境。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不只是传授来的,而是来源于网络、论坛、多媒体以及信息化的软件。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进而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把整个学习过程由单一的获取知识转变为获取信息,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也实现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声形并茂的课堂教学展示,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之时。只有学生形成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情境中的问题才容易顺利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信息技术益于培养合作学习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合作式学习。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些很抽象的问题,通过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掌握,克服了过去单凭语言表达的空白和乏力,而且可以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课堂重难点逐个解决击破,得到掌握。
(四)信息技术便于开拓创新精神
信息化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评价,而是采取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导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兴趣以及互助合作程度等做出一个多元多维的评价。这样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同时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