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扬 本文字数:2520
[摘 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第十四条指出“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关 键 词] “产学研”;中职教学;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56-02
一、实施背景
由于经费不足且缺乏校企长效性沟通合作等原因,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场所设施设备与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匹配度不高,适合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以及其他一些行政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导致教师闭门造车,侧重于教授理论知识,实操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际生产经验,教、学、产脱节,实验室、实训室设计的东西在工厂无法生产出来,产教融合水平较低,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提高。
二、产学研建设对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以作品为载体,提升师生实操水平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落实“请进来,走出去”,全面提升师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完成作业到作品的嬗变。
(二)以产品为载体,提升师生研发水平
将师生送到企业生产一线认知、观摩、跟岗、实践,引入企业实战项目开展教学,校企共同研发新产品,培养师生的产教融合能力和研发能力,完成作品到产品的嬗变。
(三)以产学研中心为载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建设产学研中心,校企共同研发产品,将校企合作从早先的协助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学生出口问题到现在的协同解决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等教学过程问题深化为解决师生产教融合度不高的问题,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高度融合、密切合作,共同创造效益和知识专利,步步深入,层层提高,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三、产学研服务教学的主要路径
(一)协同开展教学实训
1.产品设计方案对接教材
校企双方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使课堂教学模式向职场教学模式转型,按照工艺设计的实践要求布局整个教学环境。通过产品研发,让学生很真实、很系统地掌握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企业的产品方案比普通教材讲的工艺更先进、更具体、更真实。企业的产品创新开发思路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了工艺品的真实内涵。
2.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过程
礼品研发的主要工序为3D模型设计,通过此项目用3D设计软件的实践经验,直接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对应课程项目化教学,更加真实具体。设计课程在原有专业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任务进课程、项目带设计,从虚拟设计课题向真实课题转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研发过程同步教学过程
蒴创三维公司有着对工艺品行业岗位、行业发展趋势较好的灵敏度优势,企业的需求与发展正好可以和我校艺术设计专业部扎实的专业教学及师资优势进行互补融合,相得益彰。3D(创意)打印产学研中心因此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由企业方出资购置工业级大型3D打印机设备入驻校园,既可由企业生产又可让学校借助设备、企业设计师推进实践性教学,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优势,真正实现“校中企,企中校”的中职教育探索,,使双方获得共赢。
4.强化实践育人
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体验着强烈的专业氛围,由此生发专业人的自豪感和职业信念。同时,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职业道德教育。
(二)协同建设产学研中心
2018年5月24日上午9:30,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我校与泉州蒴创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3D(创意)打印产学研中心正式在学校揭幕成立。产学研中心成立后,全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品的方案与技术讨论等在产学研中心进行,工作时遵守该企业管理制度与规定,包括合作研发学校教师同样全职上岗工作。同时,双方技术人员在校内进行产品研发,以便科研服务于本校教育教学。
产学研中心的落成为师生创造了更多接触企业需求信息的机会,开拓了教学视野,使教学更具方向性、前瞻性。公司从泉州的轻工产业需求出发,依托前沿的科学技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借力學校发挥基础人才培养的优势,形成良性互补。
(三)协同产品开发
1.协同选择产品
2018年7月至8月,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部邀请企业方入校为工艺美术方向模块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软件知识技能的初步培训,教师下企业进行岗位工作实践。2018年11月至12月,部分教师与企业方设计师共同探讨,接受了洛江罗溪圆觉寺佛教题材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及打印生产任务。
2.协同创意构思
公司与圆觉寺洽谈接手礼品定制后,就与艺术设计专业部的部分老师进行初步沟通,并通过搜集资料和校企双方的几次探讨,初步达成以观世音菩萨作为创作原型来进行深入挖掘,理清创作思路再进行设计方面的优化使创作手稿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