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2020-02-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严雅芬 陈继旭 本文字数:2466
  [摘           要]  在阐述红色文化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基础上,从价值理念、思想引领、榜样教育、教育载体四方面分析论证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价值,最后在如何实现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52-02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起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面对“00后”大学生,用红色文化引领舆论导向,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有利于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价值,注重学生自身体验、感悟、交往、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
   (一)在价值理念方面,红色文化的精髓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统一的,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选择、融合、重组、整合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精神、文学艺术、历史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其次,红色文化因其生长和扎根于中华大地五千年文化沃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1]。由以上规定性可知,红色文化内在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不谋而合,即坚定信仰、学以报国、崇尚真理、明荣知辱四方面。因此,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对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弘扬[2]。
   (二)从思想引领方面,红色文化是消除思想障碍、推动科学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
   红色文化一方面使人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转化为心中的坚定信仰和不变追求,,另一方面也引导青年学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消除社会上的各种思维阻碍,抵制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想带来的影响,由此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由此增强,使广大青年学生爱民族、爱国、爱党的情怀得到激发,促使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竞争力、政党战斗力。
   (三)从榜样教育方面,革命英雄身上显现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为当代大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起到很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英雄的作用可以深入精神层面,在历史上,英雄人物始终影响着一代人甚至是一个民族不断奋斗、进取[3]。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英雄人物,因他们无私无畏、大义凛然、机智、勇敢,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崇拜和效仿。而对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较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響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英雄人物以及他们身上展现出的优良品质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特别是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上,他们身上所闪耀着的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很好地为大学生指引了前进道路和方向,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从教育载体方面,红色文化是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平台和载体
   当今的“90后”“0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在一个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结构日益多样、精神文化交杂的时代。他们中的一些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从而忽略了精神世界,导致一些青年大学生怀疑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精神理念,这种怀疑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入党、评奖、择业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意识。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而不断奋斗努力的红色之路,就是一条培育和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之路,更是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之路。
   二、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上传统单一
   许多高校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仍然是传统的“铁面孔式”与强制式的简单化、程式化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往往由于自认为承担的责任重大,总是以紧绷的神经、严肃的表情在“惩戒式的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加之思想僵化贫乏、语言单调乏味,说服不了人[4]。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种简单而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并不认同,根本达不到共鸣。
   2.教育理念上轻实践重理论
   当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以一般化的宣传教育为主,重理论“填鸭”轻实践体验,没有适应当下社会的瞬息万变。老师照本宣科,仿佛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么为了学分、要么为了考勤而被动学习,实践体验中无快乐可言,更谈不上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升华思想。红色文化教育的时效性也在这种轻实践重理论教育理念的制约下大打折扣。
   3.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
   尽管红色文化教育早已进入大学讲堂,但当前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因缺乏具体计划及科学的统筹规划,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缺乏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及长效机制,展现的大多是形式化的红色文化教育,导致教育效果很不显著。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