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2020-02-08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李冰 本文字数:2583
  [摘           要]  总结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价值,对教育部2018年第一学期和2018年第二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秀教师进修班学员展开德尔菲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得出高校思政理論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62-02
   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特殊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助燃剂,因此高校教师在具有常规性素质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一部分特殊素质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完善健全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精准挖掘高绩效思政教师人员具备的胜任力属性,对全面强化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价值,是从根本上转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价值
   (一)理论意义
   思政理论课教学目的相对特殊,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特殊的使命和任务,需要对现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政和马克思理论教育,逐渐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人。党中央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极为重视,多次针对理论课召开全国性研讨会。同时,教育部进行了思政理论课方案改革,汇集全国思政理论方面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改进,并确立几年内大幅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进目标。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其胜任力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思政理论课开展的实际效果。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与高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巨大,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属性不足,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开展效果造成极大影响。
   教育部于2016年明确提出,“在高校理论课全方位落实的背景下,教材改进工作获取突破性进展的局面下,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素质、水平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并且构建了完善的高校思政理论课任职评价体系,建立了先进的资格准入制度。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能够充分掌握思政教师的发展历程,全方位了解高校优秀思政教师的胜任力属性,为教师能力培训、教师人才招聘、考核评价等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二)实践意义
   建立完善健全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无论是对高校、教师,还是对研究领域均有潜移默化的应用价值。在教师个人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在高等院校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用于对教师人员的审查考核上,立足于胜任力模型完成素质评测、绩效考核、薪资待遇设计、升值计划等,同时还能根据胜任力模型中教师人员不足点开展针对性辅导培训;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方面,教育胜任力模型能够有效帮助此类机构准确掌握教师任职所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在进行高校思政教师培训要求设计、教师资质评定以及教师资格证认定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方面,胜任力模型能够有效帮助此类人员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分析现有胜任力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继而拟定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教育总体教育现状的优质胜任力模型。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方法
   大量教育学领域专家、学者在对教师胜任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多种不同形式的胜任力模型建立方式。例如,问卷调查法、事件行为调查法、团体考察法等。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有关胜任力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比多种不同的胜任力模型建立方式,对其优缺点进行科学总结,我们构建的胜任力模型选用的是问卷调查方式,立足于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胜任力实施系统性研究。
   (一)开放性问卷
   调查对象以教育部2018年第一学期和2018年第二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秀教师进修班学员为研究样本。上述教育工作者广泛分布于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7所国家重点大学,其中容括艺术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综合性高校、医学类高校等。与此同时,样本还包含高校思政理论四门基本课程的教师。
   调查在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应用现代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以网络调查方式为主,并同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现场调查小组以亲临现场的方式进行调查,继而收集胜任力研究要素,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对开放性问卷中掌握的胜任力要素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和分析,将其与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相结合,经过专家团队长达三天的会议研讨得出最终胜任力模型构建要素。
   (二)胜任力词汇问卷
   以开放性问卷结果为基础,归纳整理文献资料,利用专家团队讨论的方式,汇总胜任力要素为初级形态的胜任力问卷。通过开放性互联网访谈和专家团队探讨,对该胜任力问卷加以完善和改进,继而形成最终形态的胜任力问卷。
   (三)胜任力内容问卷
   根据行为描述面试法(behavior description)对胜任力词汇要素进行整理,构建胜任力内容问卷,对97所国家重点高校405名思政教师样本发放内容问卷。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2.0对回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通过总分和题项分析,将不合理的标准予以删除,利用KMO检验统计量(Kaiser-Meyer-Olkin)进行球型校检,验证数据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