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晗琦 胡苗忠 本文字数:2552
[摘 要] 以紹兴市几所高校随机抽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例,从权利意识、公共精神、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权利与义务意识不对等以及注重强调自我为中心,亟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融入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06-02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知,包括对以宪法和法律规定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的深刻了解,产生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将权利意识、义务感和对国家的责任使命感融合的自我认知。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与该国公民意识的高低息息相关。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背景下,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范畴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更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与主导者,其公民意识程度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权利意识
这是公民意识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公民意识产生于民主制度中,这种思想观念包含民主的核心精神,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的基本权利是永恒的、天赋的。公民拥有的权利不可侵犯。每一位拥有自我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都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否则就是权利意识缺乏的体现。当代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较好地珍视自我拥有的权利。然而,在学会维护个人权利的同时,具备国家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公民享有权利的前提。权利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不可推卸,不可逃避。若是无视责任的存在,一味逃避责任,或是不尊重个人和他人的权利,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受到消极影响。
(二)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与公民意识概念中包含的实践性息息相关。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来源于公民参与政治、经济实践活动中带来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公民精神便产生于参与公共生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基于共同生活中的道德、规则的内心认同,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服从和遵守。面对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问题的时候,作为大学生,必须根据准则,自觉维护公共整体利益,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
(三)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不单单只是纯粹的守法,更重要的是公民对国家规章制度的合理、合法性的高度认同。在自觉遵守准则、服从法律尊严的前提下,规范自我行为,同时严以律己,自律才能保证自我权利不受侵犯和具备合格公民素质的重要前提。
(四)国家观念
公民的存在来源于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存在。所以,现代社会成员唯有对自己作为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才是构建囊括政治、经济、道德及法律等各领域公民意识的前提。每一个公民都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参与到国家社会各项事务和活动中,同时作为主人翁,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当代大学生应以国家和社会为己任,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现状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研究,笔者在浙江省绍兴市几所高校内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整个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公民意识的内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对党和国家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并且能以国家社会利益为己任。然而,本次调查研究中也显示了不少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离,知行不一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对公民意识、公民教育有所了解,但往往对公民意识的内涵只有一些笼统的认识,对公民的认知渠道仅仅来源于书本,平时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反思,缺乏知、情、意、行的统一。由于多数只是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点,并无实际的亲身体验,就不能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了。
(二)缺乏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在调查是否清楚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时,有62.41%的在校学生表示,对公民权利的了解多于公民义务,对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的认知存在失衡。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当代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往往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个人利益是否得到满足和保障。在问卷中有关公民权利囊括的五个主要权利方面进行排序中,大多数大学生认为人身权利摆在首位,政治权利则排在最后一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自我权益关注度较高,以自我为中心,但对涉及需要公民个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权利和公民责任感认同感较低。若不及时进行相关教育,很可能会出现无视甚至于躲避作为公民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的情况。
(三)自我意识强于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体现在对国情的了解、对国家制度、国家形象的自我认同感。大学生往往呈现对国家形象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现今作为东方巨龙、世界大国的地位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但对于国家发生的时事政治,有15.2%的调查者不太关注,所以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积极性较为薄弱,特别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冲突时,部分调查对象并未意识到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在实践方面出现偏差。作为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个人对国家的依存关系,一个国家的强盛来自每一个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基于履行相关责任义务的内心认同感。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个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