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2-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运运 刘一鸣 本文字数:2469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其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职业教育教学想要跟上改革的脚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目前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尤其是对“工匠精神”的忽视,使学生的道德感在逐渐缺失。在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学模式之下,只有在思政课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从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育学生的当代“工匠精神”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12-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缺失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也愈发突出。然而,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之下,目前许多中职生、高职生缺乏对职业的敬畏感。这就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学策略和侧重点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尤其是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宣传和引导,進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总结课堂实践中的经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一、当前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问题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具备很强的可行性,但因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深,很难脱离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导致新的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被传统的考核制度所制约。因此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职业学校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底子薄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自己不想学习,但是父母又要求其必须读书,分数不够,只好进入职业院校;(2)初高中时期没有好好学习导致分数低,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3)在考试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好自己的水平,与理想中的学校擦肩而过;(4)可能由于家庭因素无法支付学费因而进入职业学校。因此,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差,他们有的本身不爱学习,有的学不会,所以在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很大的思想问题。学生根本不去学习,不听教师的授课,这样的学生又怎么会具有工匠精神呢。
   (二)思政课教师教学枯燥
   笔者记得在参观一个职业学校时,,正是上课时间,一位教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学生睡倒了一大片,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学生睡得也是一个比一个香。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学校的现象,是职业学校普遍共同存在的问题,虽然学生与教师同在一个屋檐下,但一学期下来,学生不认识教师,教师也认不得自己的学生。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又有几人可以在这种乏味的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学生基本保持沉默或无言以对,即使有时候学生会回答教师的问题,但是多数都不会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的课程枯燥而乏味,怎能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呢。
   (三)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差
   思政课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点难免给学生一种学习枯燥乏味的感觉,导致有些学生一上思政课就不自觉走神,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思政专业知识。再加上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之下,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培养中,企业是极为关键的角色,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也是阻碍这一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虽然学校会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但更多的企业并没有深度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究其原因在于:(1)企业对传统教育模式缺乏认可,认为自身能够参与的层面较少;(2)由于当前许多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育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设置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融合,现代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在实践训练中未建立严格的职业标准,缺乏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影响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为培育职业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结合上文目前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出极大努力。只有将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学校的革新
   1.推进思政课程体系构建,加强教研投入与校园文化熏陶
   在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中时刻传递工匠精神,切实通过现代学徒制,以师傅带学徒的形式,手把手教技艺、传精神、严管理,切实培养职业学院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院校应在思政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进行革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将工匠精神纳入课程教学,将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内化在思政教材中。将包含工匠精神内涵教育的内容融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从授课形式上,将更多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弘扬与传播。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思政课上观看有关工匠精神的纪录片,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