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健全多方参与、德技并重的“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2020-02-1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韩宁 本文字数:2668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在沈阳中德学院双元制改革、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学生兼具“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为培养学生从高职“学生”快速向德企“员工”过度,沈阳中德学院尝试打造符合“双元制”改革的、“德育”和“技能”并重的“立德树人”体系,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手段,以健全育人机制和评价机制为抓手,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突破口,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将“立德树人”实践与“双元制”改革相结合,提升“立德树人”在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关    键   词]  双元制;立德树人;职教二十条;产教融合 6S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16-02
   随着沈阳市获批成为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根据沈阳市政府要求,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立项管理办法》,本着“规范管理、促进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1]建设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中德学院(以下称为沈阳中德学院),加快双元制人才培养改革进程,沈阳中德学院与德资企业共同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此时我们强调“立德树人”,并将其作为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就是抓住了当前沈阳中德学院育人工作面臨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德企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而高质量德国制造的保障就在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德国技术工人。”[2]沈阳中德学院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双元改革创新,逐步健全多方参与、德技并重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为此,我们做了一定的探索。
   一、“立德树人”顶层设计
   (一)确立目标
   中德学院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学生培养工作的目标: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德企、培养适合德企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找到突破口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其中特别提出了要“健全两个机制”,即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健全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在沈阳中德学院,学生兼具“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为了培养学生从高职“学生”快速向德企“员工”过度,满足德企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沈阳中德学院逐步打造“德育”和“技能”并重的“立德树人”体系,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手段,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突破口,从而提高职业技能,提升“立德树人”在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三)建立模型
   为健全多方参与、德技并重的“立德树人”体系,沈阳中德学院尝试建立育人模型,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思想:两个互相缠绕的莫比乌斯带:一个莫比乌斯带代表技能学习和素质养成相融合,另一个莫比乌斯带代表学校和企业相融合。两个莫比乌斯带互为关联,意味着:校企协作、德技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思想是教育本身的内部要求,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让“产”与“教”双方都能获益[3]。
   二、“立德树人”工作部署
   确定了目标、找到了突破口、建立了模型,沈阳中德学院的学生育人工作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工作部署,以健全育人机制和评价机制为抓手,将“立德树人”实践与“双元制”改革相结合,将师德建设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塑造育人环境,中德学院所有教师都加入了技能提升和素质养成教育中,将立德树人与国家方针政策、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实训室管理紧密融合,满足德企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中德学院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加重视两个方面的育人工作。
   (一)职教二十条之德技并修
   “德技并修”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4]。中德学院为了落实“德技并修”,在实训室管理中引入在华晨宝马等德企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的6S管理制度,开展“6S”职业素养系列教育活动。一方面将6S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职业素养,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实训及生产等设施设备的熟悉程度,有助于消除在实训及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同时开展英语环境塑造等工作,为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和拓宽国际视野作出努力。
   (二)职教二十条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在沈阳中德学院校企合作项目中,校企双方作为两个具有独立地位的主体,在合作项目中共担责任、各司其职[5],逐步建立双元评价机制,共同研讨育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企业认同感和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和通用能力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一)第一个莫比乌斯带:技能学习与素质养成相融合
   沈阳中德学院育人模型中第一个莫比乌斯带,它的两面,一面是专业技能,一面是学生管理,技能学习和素质养成无缝对接,两者互为一体。这里以英语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为例说明。
   沈阳中德学院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双元制改革的任务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职责。为了适应与德企共同协作育人的节奏,为了能有效吸收德企和国际育人方法,,所有教师都在主动提升英语交流能力,同时也在积极想办法带领学生提升英语交流能力。学院设计将英语学习贯穿学生管理全过程,逐步将日常发布的学生相关信息内容以全英文代替中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增加英语元素,为学生创造最自然、最亲近的学习环境;同时,在文化宣传中,将中国文化、德企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以全英文形式展现给学生、熏陶学生,将中国文化与德国文化的融合、校园文化与德企文化的融合,提升了学生英语技能,开阔学生眼界并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