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成光 宋大伟 本文字数:2502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以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学校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取得成效、问题与思考三个方面,介绍学院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信息安全;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058-02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以及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安全、高速的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先进、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以丰富、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应用、服务教学,全面推进智能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建设内容
(一)推进智能校园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完善云计算智能校园数据中心
在“满足现在、适应未来”的总体建设原则上优化升级现有网络布局,主干链路带宽实现双万兆。以IPv4/IPv6双栈作为技术基础,校园网全网部署IPv6。数据中心计算能力提升至400核,内存容量提升至6T,存储容量提升至500T,为智能校园建设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和技术支持。搭建学院云计算平台,将智能校园所有系统模块作为云服务应用搭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通过云服务模式,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云平台服务。
2.优化高性能校园无线网络
以802.11ac Wave2协议为核心升级改造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校园各区域无线网络的全面优质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时时处处的校园无线网络服务。对互联网出口带宽升级扩容,出口总带宽达到3.1G,提高校园网用户访问速度和质量。建成覆盖全部校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应用、网络应用和数字教学资源随时接入以及校园各种信息和数字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有效提高校园管理的精细化决策,为智能校园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网络安全法》和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增加IPS入侵防御检测系统、杀毒软件、日志审计系统、漏洞扫描设备、安全认证、堡垒机、数据备份系统和虚拟化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加强身份认证、密码口令的精细化操作,强化积极防御、主动防护,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设学院网站群,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对学院门户网站和所有二级网站采用统一标准和技术架构,统一部署,提高管理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网络统一运维监控平台,实时对网络和服务器进行监控、分析、故障排除和调度管理,实现运维智能化、管理精细化。
4.拓展网上综合服务大厅
以学院各种应用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学院业务的“碎片化”服务重构。重点建设智能校园移动门户与移动应用,与原有的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相关业务的移动化办理。通过建立跨平台业务流程引擎,打破线下业务流程模式和部门界限,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建成集办公、教学、科研、图书、财务、学工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网上综合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走路,让师生少跑腿”。
(二)开发优质数字资源,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1.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提升现代职教数字教学资源质量,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利用慕课创新通识教育,开发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100门通识教育特色课程,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模拟实训、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成立学院、行业、企业组成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专任教师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9门,满足教学需要。
2.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破解实践教学难题
围绕“中国制造2025”专业需求,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善学院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虚拟仿真系统软件20套,新建装饰VR空间展示体验实训、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训室5个,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三)搭建数字教学平台,培育课堂教学新形态
1.构建“MOOC+SPOC+翻转课堂”应用教学平台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发布、答疑讨论、测试作业、過程性评价等活动,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重构或重组MOOC资源,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信息化推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