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文 本文字数:2535
[摘 要] 国学课程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课程的开展都过于强调课本内容,缺乏实践型的因素。尝试构建一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国学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提供建模参考。
[关 键 词] 国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68-02
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对于“国学”曾经有如下阐述“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由此可见,国学教育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自信自尊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必须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髓。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尤其是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大纲、国学概论等,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这些课程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对章句的理解,对某种国学思想的领悟,忽略了其内在蕴含的实践性因素,这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是不匹配的。因此,本文希望从实践的角度来搭建国学教育的一种可行性框架,真正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强于理论的学情实际。
一、构建国学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器者,形也,孔子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能只求学到某一方面技术和手段,朱子注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所以,真正的君子应该是通达各种学问,具有多方面才干,博学多识的人。而在我们现今的高职教育中,很多学生存在知识体系单一,学文者数理不清,学理者文辞不通,人文素质普遍比较缺乏,甚至一些学生还出现了思想道德素质的缺失、群体性的心灵迷茫、人生观价值观的歪曲等现象,这与一些学校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明确对职业教育的目标提出了要求,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同时提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这些都能看出国家对高职院校育人的总体趋势是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也就契合了孔子“君子不器”的理念。同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了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学课程也不能只关注课本和经典章句,应该着力去挖掘国学中能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部分,让国學教育也能真正为实践服务。
二、国学实践型教学模式实现路径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曾经说过:“真正的国学存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的实践中。”国学课程的实践也应该立足学生的精神文化层面。国学教育不应该是空中之楼、瓶中之花、无本之木,除了对经典文本进行必要的解释与阐述之外,还应该把落脚之处建立在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感体验之上,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国学实践型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实践路径:专题化教学路径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朱熹曾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国学课堂的教学如果只着眼于章句意义的阐述和经典名篇的解读,显然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专题化的教学路径,即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打破教材固有框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教学内容,与专业接轨,与实践接轨。
以笔者所在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司机及检修人员,从道德品质素养上,要求学生具有团结敬业、安全负责的意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服务大众,细心谨慎的精神品质。在国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针对专业需要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国学经典中的相关章句和名篇来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引入职场情境实践,帮助学生运用国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仍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就引入了驾驶情境、检修情境、车厢情境、同事相处情境等,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国学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谨慎细心的品质,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实践和人际交往作准备。
(二)校园活动实践路径:“读、演、做、赛”路径
课堂教学更多是从理论知识上和情境实践上进行国学知识的教学,但毕竟囿于课堂的局限,而校园活动的开展就更能够为国学的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校园的国学活动实践。
1.读: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开展,以晨读为载体。著名的教育家王崧舟先生也曾经说过:“文字本身是不出声的,就像断了气的生命,而诵读则把无声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在这还原过程中就有可能比看更容易、更快捷、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的思想内涵,特别是进入语言的情感状态和精神世界。”除了晨读以外,还可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大赛,创立诵读社团等形式来加强读的实践。诵读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