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宁 王丽军 本文字数:2475
[摘 要]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理应奋进其中。阐述创新创业的意义,并对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不足四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适合大学生的措施,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 键 词] 高校;创新创业;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34-0094-02
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提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创业带动就业
能力,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有利于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要大力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如加快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创客中国”“创青春”赛事中的重点展示品牌,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新时代要求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要求高等教育系统培养出具
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引领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校大学生,应正确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提高成功率,让更多的大学生抓住时代发展特点,投身创新创业大潮。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指通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受教育者拥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通常被称为“双创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笔者认为高校进行“双创教育”的本质主要有两点:(1)“双创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大学生在双创教育中展现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综
合能力;(2)“双创教育”中的高校大学生范围不仅仅指在校的学生,也特别强调一直坚持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一)国家发展与人力资源建设需要
新时代要求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并要求高校应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引领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之一在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校是培养这一人才战略的主阵地。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大学生成为社会各界和高校大力扶持的重点群体。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这是高校肩负的责任,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途径之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紧密相连,将不断提高、激发高校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将自己的专业优势
融入其中,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进而激发传统高校专业教育的活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尝试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促进专业课所学
知识的巩固,通过实践获得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技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都过硬的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良性发展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不完全数据显示:2010—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教育部消息称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的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目前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但对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利于创新创业与就
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发展。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其在校期间参与的创新创业
项目一般是从所感兴趣的项目入手,经过一定时间的实地调研、实践,积极参加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等活动,推广项目成果,助力实现更大的突破,可以有效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提高实践能力,满足自我发展
部分有创新创业潜质和能力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是满足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创新创业对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适合创业的学生只占少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走上就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