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区域名人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0-02-22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王鑫 本文字数:2556
  [摘           要]  名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名人文化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区域名人文化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区域名人文化的功能,指出区域名人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与师生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
  [关    键   词]  区域名人文化;思政教育;功能;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90-0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
  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1]。名人文化饱含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杰出代表和精神指引。将名人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建设,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职责。
   一、区域名人文化概念界定
   区域名人文化既有一定的时间性,又有一定的空间性,其概念界定并不是区域、名人、文化的简单叠加。
   (一)名人文化
   广义来讲,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产物的总和。名人是指在历史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做出过较大贡献,起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2]。名人最早被提及于《吕氏春秋·劝学》:“不疾学而能为天下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此名人者代指“名德之人”。《辞海》对名人的解释为“著名的人物”。我国较早研究名人文化的学者沙永胜(2001)指出名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及推动作用,被广大群众所认同的著名先进人物所创造的精神
  财富与物质财富,以及为弘扬他们的精神而创造和形成的独具特
  色的文化现象[3]。较为系统的研究是近十多年赵心宪(2016)的持续研究,从政治学、传媒文化、地方名人文化建设视角对名人文化分析界定,指出不同学科由于侧重点不同,并不能给出准确的界定,并从文化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角度对名人文化给出了定义:名人文化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先进人物或者著名人物及其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与科学等[4]。
   (二)区域名人文化
   区域名人文化是区域文化认同下的名人文化研究,指在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名人文化。我国区域名人文化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各地名人文化建设以新建名人文化馆、名人故居等形式陆续展开,其中以嘉庆“桐乡名人文化建设”为典型代表,是中国地方名人文化建设的先行者,通过一系列的名人文化精神的物化过程,达到文化的传播、传承与推动,起到渗透、浸润和教化的作用。
   二、区域名人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功能
   (一)和谐独特的校园文化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
  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5]。区域名人文化因其地域性充满了亲切感和说服力,名人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精神信仰,并形成一种凝聚力及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学校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强有力的保障。
   (二)思政教育的典型案例供给
   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道
  德修养等理论课程为主要培育方式,授课方式主要以PPT讲述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为主体。思政教育变成了教师一味地灌输系统知识,无论从课堂氛围还是考试成绩来看,教学成效令人担忧,学生对这类课程的抵制情绪较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更加注重感知和体验教学,可通过各类区域名人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多方位演示(视频或线上游戏等)和体验(实地调查走访)教学,让一些高大上的硬道理转化为切身体会和感受以及心之所向的软实力,让名人文化的鲜活典型案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培育
   名人文化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的中国故事。经济全球化时代,应正视西方文化的渗透,保持社会主义的文化话语权,让中国名人文化的独特性、传统性和丰富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6]。新时代大学生均为“95后”,大部分从小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无论是快餐文化“麦當劳+可口可乐”,节日文化“情人节+圣诞节”,还是影视文化“好莱坞+迪斯尼”……开展名人文化教育,发掘名人文化精髓,发挥典型作用,传承和发扬名人品格和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三、区域名人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将地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名人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机结合。
   (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环境、氛围与生态,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7]。
   1.办学理念
   高校树立全方位教育理念,以区域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建设为依托,,在办学理念建设中将名人文化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将名人文化融入校训、融入教风,深入挖掘名人文化中的精神财富,注重把区域名人文化的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相契合,凝练成既保留名人文化精髓又体现自身特色的校训,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