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0-02-24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秦淑娟 庾向芳 本文字数:2479
  [摘           要]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应建立组织领导机制、管理制度机制、实施保障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和互动交流机制,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22-02
   一、分析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
  意义
   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高低与能否培养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直接的关系。想要建设起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社会实践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政治清醒”。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要求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要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1)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理论上的学习,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2)要组织广大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通过走进企业、走进乡镇的实地调研,让教师切身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文化遗址考察,激发感怀先烈、感恩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更好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近些年,各高校都在深化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从理论到理论,有的教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偏低,社会实践是思政课教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获得了丰富的实践材料,反哺于理论课堂,用生动的实例阐发课堂理论内容,向青年学生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向学生讲述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优秀党员干部一心为公的鲜活案例。运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以致学生不爱听、不想听或听不懂。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社会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社会阅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提高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水平;提高实践育人的能力。
   (四)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
   思政理论课向学生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性很强,要把这些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强化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做到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科研的源头在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教师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去了解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意识淡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课教师比较重视理论课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理念没有得到改变。有一些教师还是认为思政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有一些教师则认为,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变化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能通过考试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混为一谈,或者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分离开来,而不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了解课外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教学间的区别。主观认识的局限性,以致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更不注重自身参与社会实践教学。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