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2020-03-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徐思悦 本文字数:2555
  [摘           要]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方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高校合并与扩张,高校原有传统科层制结构弊端日益显现,去科层化和职能综合化成为高校机构改革的方向。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简要分析我国高校机构设置现状,试将政府大部制改革理念引入高校机构改革实践中,探索高校机构改革的可行路径。
  [关    键   词]  新公共服务理论;大部制;高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44-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过去“九部委联手治理”“政出多门”等职责划分不够科学的弊端明显改善。这标志着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正轨,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大部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大部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历史方位下的一个新举措,它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的矛盾,有助于减少并规范行政审批手续,进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能。与政府机构一直在努力精简不同,,机构庞大并日益臃肿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通病。高校行政机构政府化、高校管理组织科层化越来越不容忽视,庞大的管理队伍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国高校的职能部门与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非常相近,因此,政府部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相当有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伴随西方国家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受到西方各国的追捧和效仿,将企业管理模式和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中,尽管在提高政府运转效率、节省开支和减少财政赤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公民“政治本能”和“群体利益”意识觉醒,这种以“管理主义”和“工具主义”著称的政府管理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登哈特(Robert B.Denhardt)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七项原则: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战略性地思考,民主性地行动;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来看,高校管理体制大部制改革对加快高校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作用。
   三、我国高校机构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合并或扩张导致管理机构庞杂,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伴随高校的合并和扩张,许多高校的在校生规模呈指数增长。最有名的莫过于郑州大学,2018年各类招生人数已经突破2万,目前在校生近10万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大学。诚然,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也得以同步提升,但高等教育大步发展与高校组织运行方式和管理机制转变滞后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高校规模急剧膨胀,不可避免地,高校职能也在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高校行政机构设置的日益复杂,各大高校不断派生出新的管理部门来处理不断增加的事务性工作。然而新兴部门的诞生往往又缺乏系统的规划,通常只是为了应付新增事务而被动成立的,这就更容易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而原本的部门由于服务对象的增多而不断膨胀,最终的结果则是机构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下,内耗越来越严重。
   (二)协调运行困难,权责划分不够明确
   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繁杂,许多高校存在部门职责不清、运作不调、权能不均衡的现象。多个部门机构之间存在职责交叉,而部门间多以各自利益为主,很难有效地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相互推诿的尴尬局面;对涉及彼此部门利益时,也就容易发生“扯皮”,这样不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高校机构改革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至今从未间断过,无疑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有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新思路作为引路人,高校的新一轮机构改革蓄势待发。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合并或精简多少部门,裁减多少人员,更在于“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改革的紧迫性
   改变陈旧观念是改革的起点,更是关键,高校机构改革是由高校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驱动的,关系到高校是否能够更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完成既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改革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因为庞大的管理队伍势必侵占了高校极为有限的资源,不仅难以保证在教学科研上的投入和支持,而且可能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下降,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必然阻碍高校本身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行政机构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行政机构多以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为主,将计划指导、调控监督、咨询服务作为其主要职能,高校应区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关系,促进形成“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管理机制。因此,我们应对高校行政机构的职能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引入社会化机制、加强学术科研机构职能等手段,对原有机构进行拆分或整合,加大高校“去行政化”的力度,使以人为本、尊重学术、提高服务意识的高校机構改革理念能够得到真正的推行。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