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公民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20-03-20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许林媛 本文字数:2704
  [摘           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公民教育缺失问题日益凸显。高职生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生力军,其公民意识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加强高职生的公民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通过增强校园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行系统有效的公民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职学生的公民教育。
  [关    键   词]  公民教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98-02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个春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但社会管理的各项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社会交往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习近平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有效的公民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值得深入探索。少年强则国强,公民教育需从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抓起,而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落实公民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
   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丰富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合格公民,应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中着重强化的重要内容。
   二、公民教育的含义
   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通常是指国家或社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和能力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成员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为公民表达和保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渠道,这种转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使现代公民意识有了飞跃发展,社会的主流思想从对国家的义务转变到如何维护个人的权利和实现个人价值上来。21世纪初,中共中央颁布的《道德基本准则》对公民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要求。尽管各国、各地区和学校对公民教育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培养公民知识、道德和价值观、社会参与能力三个
  方面。
   首先,在知识方面,公民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政治思想理论,这是公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牢记自己的责任,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明辨是非,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其次,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是塑造合格公民的另外一個基本要素。公民教育注重公民意识,旨在培养热爱祖国、遵守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合格公民。青年人的道德观影响国家的整体素质,故公民教育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念,培养自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人文意识及法治意识。公民教育最终需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决策、批判思考等社会参与能力,进一步成长为能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现代公民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公民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引导学生了解当代社会,鼓励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相关知识、政治意识、社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公民的场所。校园文化是基于成员对学校生活的体验模式,反映了学校结构、学校规范、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主要体现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基本形态。
   高职学校公民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推进公民教育需要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底蕴,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同样离不开公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公民教育视野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和促进公民教育,有助于为高职生创造良好的公民教育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公民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意识等,为社会培育出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四、公民教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顺应新时代要求,加强高职生的公民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加强公民教育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公民意识
   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因此,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其价值观与公民意识的形成。高职院校应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创造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党支部、院系、班级的作用,通过民主的方式,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各项事务管理和监督,保障师生的民主权利和义务,充分体现和实践公民教育。学校也可通过民主决议等方式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动员学生对校园建设建言献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校园的方针政策,在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度。此外,高职院校应完善校园公共设施,为学生提供舒适良好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大学生自觉接受校园文化、自觉融入校园文化,自觉参与学习生活、社团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