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食品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0-03-2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刘勇 本文字数:2601
  [摘           要]  分析化学作为高职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的探索,谈一谈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中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食品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34-0308-02
   食品安全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关乎百姓大众的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出现过几次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无一不在提醒着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食品的安全检测。而分析化学作为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食品检验人才的需要,其课程教学改革十分必要,从内容的更新到实施路径的设计等进行系统改造,才能达到效果。
   一、当前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脱节
   相较于当前分析检验技术的信息化发展,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与有机分析相关的内容较少,有关样品预处理以及数据处理所占课程比重较少,仪器分析的内容不够系统,没有体现高职教学内容“实用、够用”的原则,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要求,教学内容滞后已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缺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教学要突出应用,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往往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验证性实验居多,教师没有把分析原理与生产实际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有效调动学生的教学设计,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在哪里用?如何用?未能充分落实职业教育“做中学、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科学素质无法得到系统提升。
   (三)实训条件不足,学生训练不够
   分析化学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然而根据调查显示,较多学校现有实训条件不足,难以保证学生人人动手,尤其是综合性项目较少,往往只停留在验证性的实验室阶段,学生很少有机会充分参与实践,其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根据企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加以明确。
   1.需要明确知识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与分析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概念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能够运用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理论以及运算原理等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以及对基本化学进行科学分析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物性检测基本能力和典型物质的制备、分析能力。
   2.需要对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引导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方法加以掌握,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二者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讲述,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基础问题的能力;将一些具备典型的属于知识传授性质的内容以及比较简单重复性的内容借助课外教学点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技能训练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化学分析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食品安全专业教师需要根据现有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计划作科学合理的制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将实践教学加以突出。可以说分析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制定出本课程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系列实践环节。内容安排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各层次实验均由指导、综合、设计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要求的实验组成;以课程、课外,必做、选做,开放、培训和竞赛等多种形式开设;以操作、答辩、撰写小论文、完成小项目等多种方式考核;每年保持25%左右的实验更新率。我们还结合大学生科技活动和课程进展,由实验室拟定相关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配制试剂,自己完成实验,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合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是为了教而教学,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学习。分析化学本身抽象性较强,尤其是一些比较繁琐的公式以及复杂的数学推导论证过程,如多元酸碱反应和电化学平衡都会给学生的理解与掌握造成不小的挑战。同时又因为实验内容设计与食品专业联系不密切,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到分析化学与所学专业的亲密度,,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因此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时,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定量分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需要在专题课程中将教师的实验示范录像以及现象讲解进行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对所要接触的实验课程的认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其对抽象理论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与教学大纲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着重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后教学辅导网站的教学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线为学生解决困惑。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为了使其认识到分析化学在食品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添加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述或者展示分析化学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实例,从而构建起专业化的认知体系。比如说在开展酸碱中和滴定这一章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利用碘量法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C、葡萄糖的方法。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