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红艳 本文字数:2521
[摘 要] 阐述“互联网+教育”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传统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论述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体系探索与实践,形成独立发展特色,采用“一二三四五”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提升专业技能,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贯穿整个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知行合一;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82-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进入全球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天。我们前途无量,又希望渺茫;我们正迈向天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专业化,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专业技能也要过硬,创新能力、吃苦精神、可迁移能力都是用人单位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技能型管理人才。尤其要强调的是管理类专业人才需具备独特性、专门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特点,那么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下面对我国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对如何进行实践改革,,如何建立切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应用型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十二五”规划教研项目“高职院校特色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研究”和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立项课题“双师型”视阈下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对策研究阐述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和研究成果。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职业教育偏向于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式以課堂传授知识为主,突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并没有做到教会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的一技之长,没能给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本事,没能给我们每一个学生希望和力量。职业教育过去超负荷的学习和频繁考试,学生经受了对教育的厌倦、对知识的恐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在高等院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是普遍现象,学生平时与专业教师接触有限,对个人成长、道德修养等做人品格的关注度需要提高。
三、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构建
(一)“一二三四五”工程核心思想
人才培养模式要从“知识型灌输”向“能力型提高”“创新型发展”和“应用型实践”转变。要转变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错误思想。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关注课堂氛围,关爱学生成长,追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包括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环节,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专业建设路径、深挖课程建设,构建以“关注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质量”为核心的“一二三四五”工程。
(二)“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应用与实效
高职学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做两标准一方案,即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这三件事,管理系提出了“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
“一”是指培养每一名学生,质量标准是以“关注课堂”为中心。
授课对象基础差,底子薄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那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不能看不起学生,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多给学生微笑,多给学生机会,关注学生一点点的进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激发两类师傅,质量标准是以“工匠精神”为工作灵魂。
目前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比例逐年上升,队伍年轻化是优势,资历和经验也严重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名师”引领策略,努力推进“双导师”制度,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规范新教师的教学习惯,培养新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新教师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坚实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培养新教师适应教师职业化要求,培养新教师的职业习惯、职业品质、职业素养与职业心态,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科研水平。
“三”是培养学生的“三级能力”。
1.职业通用能力,以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营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主要通过强化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同一门课多个教师都可以授课,充分进行课程教改方面的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课程有管理与沟通、创新工程实践、大学生礼仪、经济学基础、市场营销、德育欣赏等。另外在“第二课堂”时间,可以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营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沟通能力、礼仪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2.专业基础能力,推出品牌课堂
每一个专业拿出一门特色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方法改革、授课模式变化、课程资源建设、立体化教材开发等,品牌课堂通过系内的微信平台充分展示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