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杰 本文字数:2829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职业倦怠问题严重。从不同主体出发,探索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应对方式,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差异分析;原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06-02
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论从院校数量、招生总数、在校生人数和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等方面已经占了我国高等教育过半的比重。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大众对高学历的追求、本科院校的扩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以及更难管理的学生等,都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如何减少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调节,社会大众和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强重视。负责职业教育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为高职教师的工作发展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学校、个人需要齐心协力。
一、社会和学校组织应重视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社会大众应以社会角色的意义和价值为基础,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对其劳动成果和社会价值应给予肯定。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教师才会对高职教育充满责任感,才会对工作产生职业安全感。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软硬件投入需要增加,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各项福利待遇。调查研究表明,经济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的高投入和低回报势必会诱发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近年来,高职教师的薪资收入水平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甚至薪资待遇比中学教师的薪资水平还要低,高职教师就是贫困教师,这种情况一定会严重影响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由此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软硬件投入的增加过程中,对高等职业院校要做些倾斜,不仅需要着力改善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高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场所。同时,要建立高职教师薪酬增长机制和继续教育基金增长机制。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薪资水平,扩大其福利待遇的途径,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成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还需要提高,在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干预治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教师工作压力大,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很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处于亚健康的身心状态,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也不相同。由于高职教师本身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高职院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導机构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导致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疏导,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首先,应从学校层面了解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测评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职院校应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高职教师开展相对应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对刚入职的新教师应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介绍有效的心理问题调节方法,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对已经在职的高职院校教师,高职学校应定期举办缓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交流会和健康讲座,为高职教师提供答疑和交流的平台,对自身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最后,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机构,为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那部分教师提供专业服务。此外,可以通过咨询、辅导、干预的方式,帮助高职教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高职教师提供消极情绪倾诉和释放的健康场所,帮助教师共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其职业倦怠感。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制
为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教师的进取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水平,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首先,对高职教师的考核评价过程,高职院校要做到透明、客观与公开公正,整个考评程序必须让教师知情、了解和掌握,将考核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到教师。其次,要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的综合性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全员参与,扩大参与考核评价的人员范围,纳入考核评价指标的评价既包括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评价,也包括个人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同时,考核评价领域也要扩大。考评指标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还包括能反映高职教育特殊性的考评指标,如指导学生实践、参与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等。最后,考核评价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特点,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考虑从事不同岗位教师的特殊性,将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和指导实践的教师、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讲授专业课教师和讲授公共课教师区分开,有针对性地制定灵活高效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构建高效民主的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人的管理,高职教师是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是具有高文化水平和高素质的知识分子,要求平等和话语权,重视参与的权利,具有参与学校组织管理的意愿,在关系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具有一定的想法。首先,高职院校要确立高职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铲除“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树立“以师为本”的正确教师观,使行政部门成为真正为教学服务的部门,给高职教师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其次,组织管理遵守协商合作的民主原则,让高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树立高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归属感。给高职教师授权,,不仅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满足他们参与权力的需求,还能使高职教师的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学校管理决策上的失误。让教师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工作决策和事务管理中,使高职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责任感都得到提升,进而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