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丽敏 刘燕 本文字数:2652
[关 键 词] 团体辅导;顶岗实习期;高职生;心理韧性;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18-02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高竞争和快节奏的就业压力下,容易滋生紧张、恐惧、自卑与失落等消极情绪,,出现就业认知偏差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等问题,且顶岗实习学生呈“点状分布、远程控制”的状态,不可控因素明显增多,伴随的风险性也显著增强。因此,高职院校尤为重视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韧性的培养和提升。本文就从团体辅导角度详细阐述高职院校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韧性方面的干预策略。
一、团体辅导的目标
顶岗实习期的高职生在年龄、爱好、生活背景和社會经济地位以及心理问题的类型存在类似的困境或冲突时,团体辅导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倾诉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平台,他们就能较为自由地、真实地讲述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团体辅导可为高职生提供一个全新视角来看待顶岗实习期困境的机会,促进高职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思和了解自己,提升心理韧性以便增强工作的适应性。
二、团体辅导设计原则
在本研究中,团体辅导设计是团体带领者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团体动力学的专业知识和辅导技能,系统地将团体活动加以设计、规划,以便团体带领者引导顶岗实习期的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职生在团体内活动,达到培养和提升心理韧性的目标。
三、团体辅导的设置
团体带领者。团体带领者需掌握大量的团体互动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团体辅导的操作流程以及用真诚、真实、热情和勇气等人格特征去激励顶岗实习学生做出改变。在本研究中,团体带领者即是高职院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
团体成员的来源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广泛宣传,顶岗实习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二是辅导员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和顶岗实习期的具体状况,建议顶岗实习期学生报名参加;三是通过学生家长、顶岗实习单位或辅导员转介而来。在本研究中团体成员是指顶岗实习期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职生。
团体性质。按照团体辅导的计划程度来划分,心理韧性提升小组属于结构式团体,团体带领者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相对固定的活动内容;按照团体成员的固定程度来划分,心理韧性提升小组属于封闭式团体,团体成员从第一次活动到最后一次活动,团体成员保持不变,具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从团体成员的背景相似程度来划分,心理韧性提升小组属于同质团体,顶岗实习期的高职生可以一起积极地探讨顶岗实习过程中困境和难题的解决办法。
团体活动频率和时长。我国教育部规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考虑到团体带领者和团体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心理韧性小组的活动频率为每两周一次,共8次,活动时长为1.5小时到2小时。
团体活动场所。选择一间宽敞、干净和隔音效果好的活动教室,最好是没有固定的桌椅,团体成员围圈而坐,便于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
四、团体辅导的内容
(一)活动1:关注内在力量的破冰
活动规则:团体成员进行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包括:(1)我是谁(介绍姓名、专业、兴趣爱好、实习单位或岗位等);(2)我曾经遇到了什么工作困境,而我却不畏艰难地完成了;(3)讲述当前我已经具备的且能让我职场获得成功的一件“秘密武器”。
设计原理:团体带领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了提升顶岗实习期学生的心理资本,使其意识到自身原本具备的心理韧性。某些团体成员积极的自我表达也为其他成员提供了启发和力量,也为团体辅导定下问题讨论的基调。
(二)活动2:关注成长型思维
活动规则:团队带领者依次提出某些问题,让成员讨论并分享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团队带领者积极引导成员辨别和体验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带来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差异。本次活动需要讨论的问题有:我就是搞不懂(我忽略了什么吗);我放弃了(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其他方法);我犯错误了(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这太难了(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已经够好了(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我不能做得更好了(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我不擅长这个(我正在提高)。(备注:括号外的为固定型思维,括号内的为成长型思维)。
设计原理: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们常常会全盘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们遇到困难时心理韧性很强,不畏惧失败并会从失败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三)活动3:关注积极的自我意象
活动规则:(1)团体带领者在轻缓音乐的渲染下引导成员闭上眼睛做放松练习;(2)团体带领者引导成员想象经过一条道路由远及近地看到一座房子,让成员从外面看房子的外形、材质、颜色、层数、新旧程度,从里面看房子的光线、门窗、大小、干净程度、整洁程度、摆设物品,最后再看下房子是否有地下室;(3)成员分享自己看到的房子;(4)团队带领者告知成员想象中的那座房子就是自己的心房,路代表生活道路的平坦或坎坷,房子破旧程度象征着成员积极或消极的心态,房子颜色与性格倾向和情绪基调相关,房子层数预示着性格的复杂程度,房子材质和个人安全感紧密相关,房子门窗大小和状态体现着个人的开放性,房子内部干净程度象征着消极或积极的情绪状态,房子内的光线代表自我了解程度,房子内的整洁程度代表焦虑或烦躁情绪程度,房子内的摆设物品也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地下室代表与潜意识的联结;(5)团体带领者为成员布置一些意象作业,如在想象的房子中自己在擦玻璃或扫垃圾等练习,直至有一天成员觉得房子干净、整洁和明亮起来,觉得自己待在那样的房子中甚是愉悦和享受,意象练习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