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庆林 本文字数:2717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专业”;不仅要“配方”先进,而且要“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不仅要装满“一潭水”,而且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站稳讲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4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致力于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不仅政治性、理论性强,而且内容广、变化快,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必然增加学习和讲授的难度。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勇担重任、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是每一位高职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专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下足备课的功夫,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专业。只有备课精心,才能讲出精彩。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思政课教材是所有教材中最具历史使命的。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备好教材。要通览教材,把握教材特色,了解编排体系,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要钻研教材,理清、吃透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增强教学针对性。要超越教材,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新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达到熟练驾驭教材之目的。
(二)备学生
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源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根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读懂学生,走进学生思想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接受规律。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对现实感到困惑的问题、理论上的难点疑点问题,把握教学对象的需求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精心设置课堂议题,把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不回避、不躲闪,把握教学过程的着力点。
(三)备专业
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每一专业都根据相应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开设一定量的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自制力的差异,区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授课对象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课时安排。要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知识技能的要求,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修正、深化、更新和完善。要关注并跟进专业课建设,了解所任课班级对应专业的发展最新情况,尽量在思政课堂中引入专业对应行业的最新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二、不仅要“配方”先进,而且要“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思政课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讲好。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课堂教学要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他们愿意吃、喜欢吃。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原则为基本遵循,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一)“配方”先进
“配方”,即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课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思政课教学内容只有不断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创新,赋予其更多时代精神内涵,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时代的朝气与活力。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凝练和优化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学“活”起来。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原则,牢牢抓住学生思想特点,通过融入一些朋友式的温情元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近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情有意”的情感温度,确保学生“真心喜欢”。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的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讲理论、又有实践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真实感,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的理论深度,确保学生“终身受益”。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时代的原则,课堂上有原则、讲政治,对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善用真理力量予以引导,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棱有角”的思想厚度,确保学生“毕生难忘”。
(二)“工艺”精湛
“工艺”,即思政课的授课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对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不能低估。教学方式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式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在科学把握教学规律、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改变过去以“填鸭”“说教”“划重点”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符合课程特点的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形成思政课程的“一课一品”。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采取理论讲授和课程训练相结合法,形成“辩论课堂”“汇报交流课堂”“演讲课堂”“影视课堂”等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形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取问题链教学法,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且问题之间形成逻辑链条,让教師与学生围绕问题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形势与政策”课,采取组合拼盘专题授课方式,通过时事论坛、时政讲堂、网络评论赛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