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医药专业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2020-04-01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张燕 本文字数:2484
  [摘           要]  愛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性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分析高职院校的特有属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对医药专业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医药专业;高职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42-02
   近些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教学中,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又是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也需要紧跟时代“新”需求。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医药专业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一)具备天然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具有从众心理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在进入医药高职院校前,学生已经过十多年学校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基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和天然的爱国热情。但是大多数青年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爱国的言行较为盲目和感性,对国内外事件,极少人会去深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较易受大众媒体导向和周围人群舆论氛围的影响,缺乏大局观以及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二)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功利性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价值观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尤其是当今的高职学生多为千禧一代——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仅有理性上的认识,较少有真实而深刻的体会。某些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特别容易造成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青年学生的思想混乱。尤其是高职院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更加重了学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而忽略了集体与国家利益。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影响其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判断
   近些年,国家为了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而推行高校扩招政策。高职院校属于大专学历教育,而非百姓心目中的大学。在普通学生心目中,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就是一种失败。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各项医药改革措施的不明朗,加剧了医药专业学生的担忧。学历、专业方向上与理想状态的落差使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完全失去了信心。
   (四)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足,导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欠佳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大部分医药专业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专业核心课程,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比思政课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专业实践课,仿真模拟教学等,学生可以真实体验且容易出产品、成果,,故学习热情更胜于专业理论课。思政课是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一个长期、系统且个人难出成果的教育,纵使上课教师饱含激情,也较难引起对此兴趣不足学生的热情。
   (五)学生爱国表现以言论为主,欠缺行动力
   大部分医药专业高职学生,理性上的爱国知识,感性上的爱国情感,难以支撑其实施行动。例如,特殊时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常的社会公益活动,大部分参与活动的学生,往往基于服从组织任务,或是为了获取德育学分,很少主动去组织、参与各类爱国主义活动以及爱心公益项目。学生闲暇时间宁可躲在宿舍睡觉、打游戏、上网看剧或外出游玩,也不愿意参与的人不在少数。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医药专业高职教育现状的产生原因
   (一)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欠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师生比普遍偏低,教师为了完成大量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居主导地位。通史教育过程中缺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专业课程中,由于课时紧张,多数专业教师以完成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为主,极少会引入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时事案例,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中国的传统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以至对国内外时事动态也欠缺深度思考,随大流是主流趋势。
   (二)外来文化冲击,使学生忽视集体与国家整体利益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风气盛行,在青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的特定阶段,具有极大的迷惑性。重视个体、顺应人性的价值体系必须有严格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相配套,否则就会发生混乱。人们想要最大限度地享有自由,但这种自由必须有一个任何人都不得践踏的基准线——法制。而多数青年学生,对这一层的理解与关注,少之又少,无意识地破坏国家与集体利益的冲动行为也常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生源水平、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就业局势造成消极心态
   在高考的人才选拔机制中,高职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相比本科学生有明显的劣势。在学生、家庭、社会中的唯本科论,多数青年学生的自我认可度来源于他人及社会对其的评价,加剧了学生消极心态去应对学业。近年来,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医疗体制改革、药品管理机制的完善等,使就业市场对医药专业从业者综合要求明显提高,造成医药专业高职学生求职信心不足。
   (四)思政课程师资队伍不足,教育形式单一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