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探究

2020-04-03  |  点击:  |  栏目:论文中心

作者:管银霜 本文字数:2547
  [摘           要]  课堂互动教学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基于教学环境(文本等)的互动过程,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互动教学观是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    键   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36-0078-02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随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也在与时俱进。本文分析了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互动意识薄弱,积极性不足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试为开卷的形式,学生根深蒂固地认为高中政治上课只要划划考试重点即可,到时翻书找答案。笔者在开学第一课讲述了考试形式为闭卷,大多数学生表示惊讶和痛苦。高中政治与初中思想品德相比理论性较强,有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背诵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课堂互动中的讨论、提问被学生或老师当作无效环节。相比之下,学生更愿意听老师讲授直接获得结果,主动探索获取答案的动力不足。
   (二)课堂互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G学校也在积极开发校本教学模板。G学校模板大概内容为自主学习、导入、探究、再探究、课堂作业、小结、课后作业(开放性作业),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对这种新型教学观,老师都比较支持和响应。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设计教案时,会强制性地牵强地把某个问题设置成再探究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疲于一节课有好几个探究,甚至是一眼可以知晓答案的环节也在探究,学生呈现疲倦状态。在听公开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老师流于形式,直接在幻灯片上打印上每个环节的标题,这样便于告知听课者开课老师是按照学校模板教学,这样有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某些部分显得十分牵强。学校的初衷是对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缺乏实质内容。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能力欠缺,未能正确认识自我
   G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较久的民办学校,招收的大多数是未能录取公办高中的学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很难得出预设性的答案。此外,某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笔者曾悉心教导一位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学生笑呵呵告诉笔者其父亲不对他升学有要求,以后做生意照样赚大钱。甚至有一些学生觉得考不上公办高中没有前途,自暴自弃。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发愣,整个人精神恍惚。这些思想势必影响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最终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的性格特征
   内向型及外向性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特征,内向的人更多地将注意力倾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向的人比较开朗、活泼。内向和外向没有优劣之分。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的学生乐于回答老师问题,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胆怯,缺乏自信,当老师布置一项任务时,会低头独自思考,显得孤僻。老师提问外向型学生时发现其声音响亮,心态乐观,充满自信;而内向型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甚至不敢回答老师问题。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内向型学生,其回答结束后要及时给予激励,促使其越来越自信。因此,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
   (三)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和理念有待与时俱进
   传统教学观念重视结果轻视过程、注重认知轻视情感教育,再者G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领悟能力弱,基于上述情况,教师有时候会采用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使学生能够比较安静地听讲、记笔记,但是课堂很少有师生、生生互动,缺乏生机与活力。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获得期待的教学成绩,但是无意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默认单向传授的课堂模式,学生缺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是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所在。由于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整合教材、课后课内资源的能力不强,提出的问题层次不深导致学生探究的兴趣不够强烈。因此,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在课堂互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课堂互动教学观
   课堂互动教学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基于教学环境(文本等)的互动过程,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之间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相互合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对知识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填鸭式”地灌输知识,也不再是单向地灌输知识,而是双向的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教学、情境教学中。在师生互问互答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 1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
  • 2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中文教师文献综述可视化研究
  • 3 新时期职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 4 医药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5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探析
  • 6 装备维修保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探析
  • 7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实验模拟车间型教学探究
  • 8 产教融合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9 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式教学的探索应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
    • CN :14-1381/G4
    • ISSN:2096-0603
    • 邮发代号:22-382
    • 邮箱投稿:xdzyjy@163.com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 龙源期刊网、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
    期刊目录
    杂志动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