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缪久珍 本文字数:2513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最直接的体现,也是 21 世纪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必备素质。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但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正遭遇瓶颈期,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师对中职口语交际教學“教什么”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习惯性忽略;二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依据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来明确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设计“我以我口传我心”“我以我口树形象”两个教学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口语能力交际能力 。
[关 键 词]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语用原则;语用口语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43-03
口语交际能力是通过口语实现交际目的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王荣生教授在《口语交际课程意识》一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可能是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可转化为一个教什么的问题来理解,怎么教的问题说到底也是由教什么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对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表达方面特别提出“突出中心”“言简意赅”“尊重他人”“有礼貌”“态度诚恳”“说话文明”“得体”“能与他人合作”等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矛头直指中职学生口语交际陋习,也恰恰回答了中职口语交际“教什么”的问题。笔者在领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析当前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明确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并通过语用原则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口语交际训练,达到和谐交际的目的。
一、怎么了——教与学的现状
(一)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怎么了
1.课程零碎,不成体系
当前,中职口语交际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形态,没有一贯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中职口语交际教学难逃碎片化厄运,口语交际日常教学多穿插在文本阅读、课后延伸和为数不多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2.缺乏针对,定位模糊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明显倾向于口语交际的社会功用。因此,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仅教会学生说话,还要培养学生文明得体的语言修养、清晰有逻辑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重心错位,舍本逐末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实验教材的推行,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激情被点燃。一方面大量新颖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产生,教师想方设法,在教法上做文章;一方面做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确写出不少有借鉴价值的论文,但研究视野相对集中在“为什么教”“怎么教”这些问题上。至于“教什么”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却均备受冷落,可谓舍本逐末。
4.理论缺席,教学随意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总体呈现随意性,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理论主心骨。没有理论指导教学,好比没有餐单点菜,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安排教学内容,没有理论的统摄,口语交际训练就变成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点,想到什么训练什么,随意性强,效果不显著。
(二)中职学生口语交际怎么了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良莠不齐,笔者认为在中职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并严重影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未来就业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接收不准,输出不畅
口语交际是双向交流活动,倾听和表达在此过程中互为依存,双方合作才能达到交际目的。而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倾听时无耐心、不能正确意会的问题;表达时又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偏离话题。像这样接受信息不准确,输出信息不顺畅的口语交际是无效的。
2.开口无礼,出口成伤
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习惯使用谦敬用语,不能恰当称呼,不考虑对方意图,不懂察言观色,不会视语境灵活使用直言和婉言,导致交流现场气氛尴尬,甚至火药味弥漫。
3.不分场合,有失得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这句话强调的正是说话的得体性。只有符合身份语境的言语才是得体的。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经常因忽略交流语境、双方身份等影响言语得体性的因素,给人留下没有分寸、自说自话、有失得体的不良印象。
二、怎么办——内容与理论的确定
(一)教什么——确定中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有学者将口语交际能力按层次分为核心能力层和实现能力层:核心能力层是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几乎贯穿在所有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中;实现能力层包含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又包含发音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交际能力下属能力有识别语境能力、应对能力、策略运用能力和体态语的运用能力。
1.基础篇——口语能力提升
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接收不准、输出不畅”属于口语能力差,因此夯实口语基础,教会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注意使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等表达技巧。
2.升级篇——交际能力提升
“开口无礼,出口成伤”“不分场合,有失得体”属于交际能力差。口语目的是交际,中职口语交际教学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语境、灵活应对、巧用策略、读懂体态,从而实现和谐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