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红侠 本文字数:2480
[摘 要] 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施工专业为例,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提取与分析,学习领域构建、教学情境设计,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的建筑施工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建筑施工;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16-02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一、专业简介
我院建筑施工专业设置时间为1994年9月,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建筑施工专业是建筑工程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已经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2届,累计毕业生数2600多人。建筑施工专业采取“工学一体”一体化授课模式,培养具备较强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规划和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建筑行业从事施工、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可在建筑施工、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部门工作。毕业生遍布徐州地区及省内外建筑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就业明星,深受社会欢迎。
(一)专业群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市政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5个建筑类专业,其中,建筑施工专业主要为建筑行业培养一线施工管理人才,即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的实用型人才。建筑施工专业是我院建筑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通过建筑施工专业的建设,可辐射带动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市政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发展。
(二)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专业群有从事工程施工、建筑测量、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专职教师22名,,来自企业和行业的兼职教师4名;职称结构中,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中级职称教师10名,初级职称教师8名;学历结构中,硕士7名,其余全部为本科学历;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名牌教师2名,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5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1名,国家注册造价师1名,国家注册监理师1名,“双师素质”教师18人,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69%,基本形成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全面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教学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实训条件
建筑工程学院现拥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及建筑构造模型室、BIM虚拟仿真实训室、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建筑测量实训室、建筑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模型制作室、装饰材料工艺室等一体化实训室,与江苏大汉建筑有限公司、沛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江苏流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徐州城达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徐州佳信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徐州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六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二、改革背景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筑行业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急需摆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等现状,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建筑施工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可能在实训室内完全模拟实际工作状况,所以该专业进行大面积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采取相应措施,那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会与产业脱节,越来越不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如果长期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其发展也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建筑施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一体化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已经在电工电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一体化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较于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綜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一体化课改的路径逻辑
(一)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为哪些“企业群-岗位群”培养技能人才,解决“为了谁”的问题,即客户在哪里?当然,学生是我们的直接客户,家长是我们的间接客户,企业是我们的最终客户。
建筑施工专业培养面向建筑施工、监理企业就业,适应施工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绘图员、造价员等岗位群的工作,胜任施工图交底、建筑材料取样、建筑施工测量、施工过程质量检查、施工过程安全检查、工程资料记录与整理、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绘制、施工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方案编制与实施等工作任务,具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持续改进等职业素养,达到建筑施工企业要求的施工现场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