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进 黄海珍 本文字数:2548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建设对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学徒制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格局,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为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重要举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角度,从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的支持系统、监控系统、激励系统等三个方面对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08-02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从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到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被视为构建我国特色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和重心。要将学徒制的重要性发挥作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构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引企入教”,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模式,企业作為人才培养的主体深入参与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标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培养对接起来,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这一教学模式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校企双方在学徒人才培养方面的责、权、利,,促进校企双方对学徒的教学责任落到实地,规范教学流程和教学管理,既有利于建立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职业院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情境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完善对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
(二)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要求,整合学校和企业在教师、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解决工学结合的教育难题,保障学徒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水平、学习质量的提高,解决校企双方参与教学可能出现的对接不紧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等问题,为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可靠的依据。
(三)有利于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特色的管理制度
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校企双方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定期检查、多方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构建
对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保障是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坚持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格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强调企业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到育人全过程,构建由校企双方参与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突出双重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刻变革,将职业能力、人文素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重点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转变为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质为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应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制定并付诸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支持系统
1.生源支持。依托院校与企业签订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探索“先招生后招工”“招生即招工”“先招工后招生”的多种招生招工方式,改革现代学徒制生源选拔制度,多方式拓展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徒”来源,选取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
2.教学团队支持。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企业带徒师傅组成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和师德建设。根据校企实际运作情况,调配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分阶段、按教学和生产需求轮岗方式参与教学和生产实践,实行教师队伍的内外融合,优势互补。借助双师教学团队的组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发挥企业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促进学校教师跳出学科专业思维,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利用企业人员的优势,根据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开展教学和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转变学生相对单一的思维模式,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教学条件支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1)校企合作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生产要求的条件、环境、氛围以及工艺、技术、管理方式,建立相对稳定、与专业岗位关键能力对接的校内实训基地;(2)加强远程双向视频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开展在企业的实景教学,实现校企双方在场地、设备、技术等优质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3)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材及讲义,合作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途径,带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