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当前的现代素质教育已经愈来愈趋于成熟,作为以后成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学生,在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使命。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方法、内容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很多问题,旨在探究高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劳动教育;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42-0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和发展教育学生的劳动技能,这也是学校为培育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最终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不太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培养其劳动意识,忽略了教育培养学生的意义和目的。在高职院校勞动教育中充分大胆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呆板的授课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建立纵横向的思维模式,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自主性和探究性,还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与激发动力,为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的综合高素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生劳动意识缺失
根据大量研究调查分析得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是因为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所享受到的物质和教育条件比“80后”“90后”条件更为优越,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劳动锻炼与体验,对生活的一些自理能力稍显薄弱。从学生的体育课表现和各项体能测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体力和耐力较弱的情况,而且劳动观和劳动意识不健全,不喜欢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享受,而学校又忽略了在劳动课内容的上创新与变革,学生在传统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劳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断降低。在招聘就业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挑选一些轻松舒适的工作岗位,而那些艰苦工作、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工厂却鲜少有人问津。
(二)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中,应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却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分开,本应是相互促进与依托的整体关系却走向了两者分离脱节的劳动教育现状。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而无动于衷,思想深深根植于传统的劳动教育观念之中,在现代最新信息科学技术面前不能及时为学校教育教学所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的内容相脱节。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与大力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劳动教育的地位也随之越来越突出,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中,很明显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学校的劳动教育在开展时没有章法可循。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统一
劳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同时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和有力举措。学生的劳动观因其多种条件限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灌输共产主义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对在溺爱家庭生长的独生子女是非常有好处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课中不断学习劳动为荣的思想品德,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高职院校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时,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有效举措,使学生加强了对劳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就使学生树立起不怕艰难与困苦、敢于奋斗的观念。
(二)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以往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忽略学生内心感受,不实践不操作,形式主义作风严重。如今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当前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劳动思想特点已经和从前不同,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为更好地教导学生应主动学习相关劳动教育资料和向优秀教师模范吸取经验,参加学校和地区开展的劳动教育研讨会,熟练掌握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规律和劳动教育方式。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抱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在教材、学科和课程方面做出积极建设和改造,将以往内容冗长、复杂呆板的教材变成既符合当代共产主义劳动观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问题,将课上内容和教师进行商讨,在教师讲课环节做出改变,将劳动教育课堂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是始终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和能力。信息环境下的网络资源是一个种类丰富而又数量庞大的资源库,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给学生生活学习渗透劳动教育,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劳动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的劳动现场对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和说理教育,要以多赞扬少批评的教育方式以引导学生消除对劳动思想的消极观念与态度,向学生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楷模与共产主义劳动观念的优势,使一些不热爱劳动的学生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下,对劳动的观念有所改变。教师要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劳动紧密相连,这不单单是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全面发展人才的一条有效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