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新疆职业大学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实践了“教学与生产全过程对接”的现代学徒制“4+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原则下,讨论了企业内诸多玉雕工作室积极参与的定位及优势,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实践等情况,对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4+1”人才培养模式;玉雕工作室;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48-02
新疆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作为试点建设专业。本文结合我校专业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探讨现代学徒制“4+1”模式下玉雕工作室的定位及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找寻玉雕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工作,促进本专业的教学[1]。
一、现代学徒制“4+1”模式下玉雕工作室的定位及优势
(一)现代学徒制下合作企业选择
2012年我校与新疆诚和和田玉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使专业和产业零距离对接,实现了专业各教学项目、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基于合作的前期基础,我校选择新疆诚和和田玉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合作企业。
(二)现代学徒制“4+1”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我校试点专业实施“4+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指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施“4+1”个性化交替式学习和实践模式,同时将第一、二学年每周5天的学习时间,分解为4天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和1天在玉雕工作室学习技能课程,每学期初由承担教学任务的玉雕工作室师傅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度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每位学生每周1天的技能实践内容,形成每个学期玉雕工作室个性化教学实践内容。
(三)玉雕工作室的定位及优势
1.服务地方,带动地方经济
玉雕工作室内每个大师都具有独到的精湛工艺,技艺背后伴随着不同的产品领域[2]。现代学徒制下的玉雕工作室一定程度上将其特色产品、产业引入学校,校企秉持发展地方的理念,通过发展特色产品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传承技艺,创新突破
企业内有八个国家级玉雕大师团队、三十个玉雕工作室,,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玉雕工作室不光是教学平台,还要传承技艺,同时将创新融入传统技艺中,不仅要传承玉雕工艺,更是在传递一种理念、追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回归[3]。
3.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理实结合
玉雕工作室为校企双方开展教学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双方合作育人的目标,确定学生实际岗位,再现了真实的学习情境[4]。现代学徒制下玉雕工作室的师傅通过玉石设计草图、组织个性化教学实践、车间直接指导、促进师徒间互动以及师傅对学生学习的及时反馈,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5]。
现代学徒制玉雕工作室教学实践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玉雕工作室实践教学的运行
(一)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现代学徒制选择的玉雕工作室均是企业实际实训基地,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时根据自身性格及喜好分配到不同工作室进行“4+1”模式学习。将原来“粗放式”师徒教学现象替换为如今“一对一”“一对二”的导师型教学模式,学生在各生产环节循环工作,使实践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二)明确了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
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甄选标准主要是以行业内新疆地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牵头,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错金银”技艺传承人、新疆青年玉雕师等14位优秀传承人担任“师傅”,选择15级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作为“学徒”。师徒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依附关系,师傅被赋予职业教育的功能和色彩,同时更强调“师带徒”要全面、可持續发展[3]。
(三)确定了现代学徒制执行方案
采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师傅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师傅在“4+1”模式下根据各自工作室项目要求及学徒自身情况制定模式下“1”的学习执行方案。
下面以两个玉雕工作室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为例来展现教学实践过程:
方案一:某工作室学习执行方案
学习目的:了解和田玉加工的环节和流程,初步掌握玉料基础知识,了解玉雕机、玉雕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1~3周:熟悉玉雕工作室环境,了解每种玉雕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学会安装工具,比如粘工具、刀片安装、卡头工具等。
第4~6周:了解和田玉开料的流程、步骤,要求观摩师傅切割玉料的过程。
第7~9周:进行取形(方形牌、印章)与基本表现手法的练习,同时完成师傅的工作要求:在玉料上取规格为4cm*6cm*1cm、2cm*2cm*7cm的两个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