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实习实训教学又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构建了工程造价专业实习实训体系。
[关 键 词] 1+X;工程造价;实习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108-02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实行,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在1+X制度推行下,职业院校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所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政策性[1]。用人单位普遍表示,他们更乐意接收能够直接参与工作的毕业生。培养符合就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造價人才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实际,建立1+X证书制度下的工程造价实习实训体系,期望能够提升学生实习实训的最终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习实训体系
工程造价实习实训,要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结合市场对造价人员的技能需求[2],确定了职业岗位和能力要素。
(一)工程造价专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根据教学经验,构建了“三个结合、五个阶段”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分层次、立体式、全方位地实现该专业实习实训培养目标。
1.设置“三个结合”特色实习实训模块
实习实训结合审计理念开展,形成“专业课+审计”特色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植入审计知识模块,渗透审计理念,使学生掌握工程审计专业知识。
实习实训结合技能竞赛开展,形成“专业课+技能竞赛”特色模块;结合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训,针对竞赛培养专业实训技能。
实习实训结合1+X证书开展,形成“专业课+考证”特色模块。针对考取1+X证书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重点安排相应课程实训,以提高证书通过率,增强就业竞争力。
2.构建“五阶段”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五阶段”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毕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实习实训,主要是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来设置的。大一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主要开展认知实习和课程实训。大二学生对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主要安排课程实训。比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会配一套图纸,理论知识讲解后,让学生计算对应章节的量价,手算和软件建模同时进行,重点让学生掌握考1+X证书使用的软件,实训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大三上学期会安排综合毕业实训,通过毕业设计将所学的各门课的内容串接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提升就业综合素养。大三下学期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培养职业能力及岗位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实习环节的锻炼,考取1+X证书,同时达到企业用人基本要求。可以将实习实训成果展示给用人单位,让学生在就业时不被“经验要求”所困扰。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习实训保障体系
1.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以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搭建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室主要满足各课程对应的实训及毕业综合设计,校内实训室在建设时充分考虑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取,除建设了大的实训室,还设置了小机房,可供参加技能竞赛和考1+X证书的学生平时训练用;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及就业的基本经验,面对社会职场竞争,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虚拟仿真实训室及仿真教学资源库主要满足相应课程的认知实习及课程实训。
2.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要想取得不菲成效,必须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熟悉专业领域、技术过硬,乐于教书育人、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以赛促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以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及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通过比赛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一个自我展示与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以1+X证书制度推广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师资队伍是关键和难点,高职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培训师,通过师资培训实现角色转变,从而达到优化师资队伍的目的。
(3)“引、聘、送、带”机制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引”进施工生产的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实践性教学,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讲授实践技能要求高的课程;“送”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带”是通过校内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指导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确保助理讲师校内校外都有导师带领。鼓励青年教师努力获取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